魯菜
經典菜品:
·葫蘆吉翅·蔥燒海參·喜鵲迎春·清燉鱖魚·壇子肉·芝麻魚筒·香辣小龍蝦·烤大蝦
魯菜由濟南菜、膠東菜和孔府菜三部分組成。三菜因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同屬于“魯菜”范疇中,但卻各有各的特點。
濟南菜取材廣泛,菜品色澤濃烈,講求豪放。此外,濟南菜的強項在于制湯,清湯、奶湯、項湯的使用及熬制都有嚴格的規定。濟南名吃有五仁包、泉城大包、春餅、薺菜春卷等。
膠東菜包括青島、煙臺、威海一帶的菜肴,以烹制海鮮見長。膠東菜的烹制方法講究鮮活清淡,口味以鮮嫩為主。名吃有醬什錦菜、烤魷魚、炒辣蛤蜊、凍菜涼粉、中華鍋貼。其中,中華鍋貼有20至30種口味。
以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為代表的孔府菜,分宴會飲食和日常家餐兩大類,孔府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分不同的規格,使用全套銀餐具,上菜196道。
閩菜
經典菜品:
·菊花鱸魚·身鳳尾蝦·一品鯧·佛跳墻·碧玉豌豆仁·苦中作樂·蒜頭燜田雞·芹竹小炒肉·海米白菜湯
閩菜菜譜多達2000余種,用料和調味均以地方材料為主。在烹調技藝上,最突出的四個特點是“善于調湯、以湯保味”,“刀工奇巧、著意在味,”“調味獨特、自成一格”,“手法多變、各臻其妙”。
閩菜中的素菜風味獨特,品種繁多,以廈門南普陀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和泉州開元寺的素菜為代表。福建素菜多用面筋、豆腐為主料,以香菇、冬筍、木耳為輔料。其中南普陀寺的兩道名菜“半月沉江”(當歸香菇冬筍面筋湯)和“絲路菇云”(紅燒白菜,配以冬菇、冬筍、粉絲)中外聞名。
福建還有許多制作簡單卻很獨特的小吃,很受中外游客歡迎。
川菜
經典菜品:
·香酥肥鴨·泡菜鯽魚·貴妃雞·川貝兔·滋補烏骨雞·乳鴿砂鍋·肥腸砂鍋·龍鳳呈祥
四川古稱巴蜀之地,號稱“天府之國”,位于長江上游,江河縱橫,盛產糧油,優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特產資源,為川菜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川菜由成都菜、重慶菜、自貢菜和素食佛齋菜組成。味美、多、濃、厚,尤以麻辣、魚香、怪味等味型獨擅其長。
川菜常用烹調技法近40種,長于小煎、小炒、干煸、干燒等技法。小炒不過油,不換鍋;干煸成菜味厚而不膩;干燒用湯恰當,味醇而鮮。川菜調味品繁多,有“三香(蔥、姜、蒜)三椒(辣椒、胡椒、花椒)三料(醋、豆瓣醬、醪糟)”之說,在“三椒”的基礎上,川菜還別出心裁,產生了“七滋八味”,“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辣、香、咸。“八味”是指:魚香、麻辣、酸辣、干燒、辣子、紅油、怪味、椒麻。
比較具有特色的川菜有宮保雞丁、回鍋肉、水煮牛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豆瓣魚等。
(來源:知性文化世界 神奇的感覺 作者:玉兔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