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名單。兩院共選舉產生151名新當選院士。其中,中科院產生61名新院士和12名外籍院士;工程院產生70名新院士和8名外籍院士。增選后,中科院院士總數達到777人,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852人。
  新銳大眾小編梳理發現,雖然山東歷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山東學生高考成績也一直在國內名列前茅,但是在兩院院士的評選中,作為人口大省、經濟大省的山東,成績單卻并不出色。相比起廣東、江蘇和浙江三省,山東的發展驅動引擎看起來不夠強大。

  本次新增兩院院士中,江蘇省新增7人,其中科學院院士3人,工程院院士4人;浙江省新增6人,其中科學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2人;廣東省新增3人,全部為工程院院士;山東省新增2人,其中科學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

  本次院士兩院院士增選之后,住江蘇兩院院士增至98人;與此同時,住廣東兩院院士42人(不包括雙聘),住山東兩院院士41人,住浙江兩院院士39人(組織人事關系在浙江省內)。必須指出的是,由于中科院廣州分院等單位院士并未計算到廣東省范圍內(截至今年9月底,廣州地區院士總數96人),所以實際上在廣東省兩院院士總數超過100位。

  大學和科研院所是院士們“扎堆”的地方,尤其是那些立志打造“世一大(世界一流大學)”的大學,都集聚了數量眾多的院士作為學科帶頭人,而在這個方面,山東院士集中的兩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山東大學,表現僅能夠用中規中矩來形容。小編了解到,山東大學有兩院院士8人,宋微波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后,中國海洋大學兩院院士增至10人。與此同時,浙江省的浙江大學共有兩院院士33人,江蘇省的南京大學共有兩院院士33人,江蘇省的東南大學共有兩院院士11人……

  兩院院士都是各個領域國內最拔尖的人才,往往會成為一個地區發展的驅動器,同時反映一個地區發展后勁的大小。住魯院士中,青島27位遙遙領先,濟南7位位居其后,這樣的數字,比起廣州地區的96人(截至今年9月底)、南京地區的83人,落后了也不止一兩個身位。

  根據最新統計,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全部1629名院士中,共有山東籍院士97人,山東籍院士占比約為5.95%,這個比例比起人口大省山東約占全國7.16%總人口數的比例,也有不小的差距。換句話說,如果按照人口數量的平均值來計算,山東籍的兩院院士應該有117人才“達標”。更不要談去跟人口比山東少,還有著350名以上該省籍貫院士的江蘇和231名該省籍貫院士的浙江相比較了,哪怕去跟蘇州籍的111位院士比,我們也得汗顏。聯想到山東學生學習的拼勁和高考的優異表現,小編不禁感嘆,看來我們山東的教育,真得好好調整下方向和思路了!
  說了那么多,山東的數據看起來有點慘淡,我齊魯兒女真的那么不堪?當然不是!根據去年的一份統計,山東籍“60后”兩院院士人數為15人,領先于江蘇的11人,列全國各省市之首。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們山東后勁足,將來可能會涌現越來越多的兩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