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秋節的臨近,很多市民會考慮買酒水當做走親訪友的節禮。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發現在市場上有這樣的現象,一瓶“掃碼價”是358元的“葡萄酒”,實際售價僅僅只有180元/瓶;“掃碼價”是328元的“白酒”,實際售價僅僅只有59元/瓶……酒水市場亂象不少,對此,市消協提醒消費者,如果發現自己買了不合格的產品,應保留好相關憑證以便依法維權。

酒水市場亂象不少亂象一:售價不到“掃碼價”50%酒水市場亂象不少亂象一:售價不到“掃碼價”50%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發現,用正規軟件掃碼可見的白酒價格為328元/瓶,而買家實際購買卻是118元買一送一,合59元一瓶。兩個價格為何相差懸殊?商超銷售員稱“都這樣,這都是為了面子而已”。

  這樣“高掃碼低售價”售賣酒水的商家不在少數。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新城銀座超市的貨架上看到,山東某著名紅酒企業生產的干紅葡萄酒禮盒,一盒兩支,微信掃條碼顯示的建議價格為218元/盒,而實際售價為106元/盒,買一送一。

  商超的銷售員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很多人買酒送人如果價格比較高就會覺得有面子,通過直接掃描瓶上的二維碼,收到酒的人就會知道掃碼價。而商家正是利用這種心理,標高掃碼價,拉低實際售價。“這樣可以多賣酒,也讓請客送禮的人覺得很有面子。”

  齊魯晚報記者發現,商家利用一些消費者送禮好面子這些特點,為了讓酒顯得更高大上,經銷商往往還會進行過度包裝,慣用的做法是加上禮盒、品牌系列產品擴充名稱和仿照茅臺、五糧液等名酒品牌在名字上打擦邊球。

  在市中區三角花園一家中型商超里,在促銷專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看到很多酒的包裝看起來很豪華,有的用上木盒、皮盒、搭配酒具,配上金屬銘牌等等。另一端酒水貨架上陳列著形似五糧液外包裝的白酒就多達6種,不留意很難辨別。該超市貨架工作人員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買的人請客送禮當著人家面一掃千把塊錢,你看只要掏一兩百搞定,面子夠夠的,至于名字叫啥、好不好喝反正也差不到哪去。”

亂象背后是快速增長的市場亂象背后是快速增長的市場

  亂象的背后是酒水市場的快速發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找到今年8月11日,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報告,報告中顯示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酒類生產企業完成酒類總產量7226.3萬千升,同比(下同)增長0.8%。從流通環節看,2016年,商務部重點監測的典型酒類流通企業白酒銷售額931.7億元,增長7.5%(上年下降15.3%);酒類批發、零售均價較上年分別增長0.7%和2.7%。

  隨著酒水總量的不斷增長,再加上消費者辨別能力偏弱,很多酒商本身也并不專業,導致了目前存在一些亂象。主要包括部分酒企通過美化包裝形象等方式,賣出高價;也有國內企業進口劣質酒漿和好酒漿勾兌后重新灌瓶銷售,以降低單瓶成本等。

市消協:買家也要學會維護權益市消協:買家也要學會維護權益

  面對酒市場的亂象,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撥打了棗莊市消費者協會的熱線電話,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商家利用掃碼價誤導買家,真正讓一些不明真相的買家以高價買了低價酒,這就屬于欺詐行為。買家應該盡量保留相關票據,以備將來維權使用。

  仿照知名品牌外形、打名稱的擦邊球、以虛假價格為銷售噱頭也同樣屬違法行為,消費者可以依法追究商家的民事責任,也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門進行投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靖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