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領導牽頭推動!山東10市完成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10市完成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完成產權劃轉548戶企業,資產7454.58億元
年底前其余7市完成產權移交

建立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集中監管體系是國企改革一項重要內容。繼去年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全面納入統一監管,337億元國有資產從“游擊隊”變為“正規軍”后,今年,市級層面的統一監管成為我省一項重點工作。記者從省國資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濟南、日照、萊蕪、棗莊、濟寧、菏澤、濰坊、青島、泰安、德州10市實現統一監管,完成產權劃轉548戶企業,資產總額7454.58億元;其余7市將于年底前全面完成產權移交和辦理工商變更登記。
國有資產管理的目的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之前,因歷史原因,相關管理職能分散在各部門,易造成家底不清、監管缺失、效益低下甚至滋生腐敗。這也意味著,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是一項打破原有部門利益格局、阻力較大的系統工程。事實上,我省推進統一監管的過程中正出現了這一情況:部分市歷史上形成的體制痼疾,主管部門領導多年形成的思想觀念以及部門利益驅使,成為攔路虎和絆腳石,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工作進度。
為加快推進統一監管,山東省委、省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重要內容,各市采取黨政主要領導牽頭推動的方式,以市委、市政府名義成立集中統一監管工作領導小組。據省國資委二級調研員熊中奎介紹,截至7月底,全省17市已全部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實施方案,在全省范圍內形成市委、市政府主導“專班+方案”的推進工作機制。8月,根據全省國企改革工作座談會相關要求,集中統一監管工作又被列入17市統一監管督辦事項,逐市列出問題清單,明確整改要求,在動態監控中進一步念好“緊箍咒”。
統一監管的另一項直接挑戰來自于劃轉資產質量不佳。因長期游離于國資委監管體系外,一些企業在公司治理、經營管理等方面缺乏規范有效的監管,陷入經營困難,亟待激活沉淀資產,激發企業活力。我省將各市對“僵尸”“空殼”、不能正常經營等困難企業的清理處置也列入對各市集中統一監管工作考核評價的主要指標,督促各市制訂清理處置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截至目前,濰坊、青島2市已率先完成這類企業的清理處置,濟南、日照、棗莊、萊蕪、威海、德州6市也已進入實質性清理處置階段,其他市正積極制訂方案,明確完成時限。
改革是最好的“試金石”。記者了解到,面對嚴峻考驗,我省一些市結合區域特點,探索出了值得推廣的解決方案。在濟南,市委、市政府整合調整原來的市級投融資平臺,將劃轉出的資產按性質分別注入或整合到六大功能平臺,同時做好剝離資產“減法”,平臺運營“乘法”,完善監管“除法”,市屬國資國企規模從1千億升至6千億;棗莊圍繞推進統一監管,同步實施企業重組整合,組建產業集團,目前國翔投資、國眾投資2個一級企業和交通發展集團組建已完成,為打造區域產業集群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