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手機逐漸進入山東市場。近三十年的時間里,伴隨著信息科技革命浪潮,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自身也承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從外部通信環境到其自身產業鏈條,再到終端的手機軟件,手機中的山東元素越來越豐富。
從1G到4G
全省建起12.4萬基站
手拿一部移動電話,接聽時還要四處“找信號”。這恐怕是上世紀90年代最“顯擺”的動作之一。盡管信號時有時無,話質經常嗞嗞啦啦,功能簡單且價格昂貴,但這樣一部十分初級的移動電話仍然是當時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人們還給了它一個別名:大哥大。
陳剛曾經是一位電信運營商的基站安裝人員。到現在,他還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因經常在外出差,配上了一部“BP機”。而他們團隊的領導,則配了一部“大哥大”。“當時,我聽到BP機響了,需要先用領導的大哥大打電話去尋呼臺,知道是誰打的電話,然后再用大哥大打回去。”陳剛說,即使這套裝備在當時很被人羨慕,但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經常要去農村、山區出差的他們經常遇到的事情,就是沒信號。
手機走進千家萬戶,首先是移動信號覆蓋,而信號所至之處,必須要有基站。因此,通信基站是當前最為重要的戰略基礎設施之一。而作為東部經濟大省,山東在近二三十年中,也經歷了移動通信網絡的快速發展。
據了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1G信號進入中國,第一批人也用上了使用模擬信號的大哥大。當時的通信基站雖然已經在全省每個城市立了起來,但輻射的范圍大多只是城區以及重要的港口等設施。因此,經常會有手機不在服務區的現象出現。
基站越建越多,通信信號也迅速迭代,2000年左右,隨著2G網絡的引入,山東地區的移動網絡建設開始加速。“2004年前后,2G信號基本上已經可以覆蓋濟南的偏遠山區了,當地村民已經可以利用2G信號打電話、發短信了。”濟南移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后來,3G來了,有人開始嘗鮮無線上網;沒過幾年,4G來了,手機成了吃喝玩樂集結地。手機成為日常標配,同時省內基站的數量也是以幾何數量增多。目前,全省共有通信基站約12.4萬座。據悉,從2008年至2017年,山東移動電話用戶增長了5300多萬。
同時,越來越多的基站開始以“共享”的形式出現,在增大密度的同時也能節約用地。例如在大明湖景區,就有6個微站設備隱藏掛載在觀景閣橫梁、墻壁、景區監控桿上。類似大明湖這種核心城區綜合覆蓋的應用案例在全省已達數千個,包含景區、街道、居民區、校園等各類場所。
當年一個動畫設計
就能征服用戶
2001-2002年,海爾、海信和浪潮三家企業先后發布了自己首款手機產品。而這一波新品,標志著山東企業開始進軍手機制造領域。
陳磊是濟南一名老資歷的手機銷售人員,他還記得2002年幾款山東手機擺在貨架上時不少消費者好奇的表情。“咱們山東也能生產手機了?當時剛剛接觸手機的消費者,很多都有這樣的疑問。”
“在功能機時代,賣得最好的是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當時,浪潮CU100的價格也不低,在兩千元上下。功能在那個時候算是好的。”陳磊回憶,當時的CU100還有一條天線,能容納200條通訊錄、2分鐘的錄音。“手機里有動畫,就是開機和撥打電話時,會有‘美女’做出各種動作,當時還很吸引人。”陳磊介紹,當時浪潮手機一系列設計,比如內置游戲附帶震動功能、可以設置80個日程表等,在市場上獲得了不少好評。
此外,海信集團也憑借其自身技術,在手機零部件領域占據了不小優勢。在CDMA手機時代,海信一度貢獻了接近六成的成品線路板。今年,海信重新殺入智能手機產業。
從整機到零部件
山東加入產業鏈戰團
同汽車、船舶以及電腦制造業一樣,手機制造業的產業鏈條精細且漫長。作為制造業大省,山東數量眾多的上游企業自然也在逐步加入戰團,力圖從手機大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手機每多一項功能,就要多一條電路,而每條電路上,都要有一個電容器。而我們做的,就是陶瓷電容器。”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司留啟介紹,目前一款普通的智能手機,至少有一千種功能。而在巴掌大的手機電路板上,至少要有1000塊陶瓷電容器。這對陶瓷材料的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現在,國瓷已經擁有了穩定的客戶群,其在全球范圍內,他們的市場占有率也接近三成。“大家用的蘋果、三星手機內,都有國瓷的產品。”司留啟說。
從功能機到智能機
魯企逐鹿軟件競爭
曾學軍目前是北京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技術中層,而在十多年前,他也曾經在齊魯軟件園當一名普通的程序員。曾學軍介紹,當時他們曾經承接過老款手機的業務,工作就是在當時的操作系統中內置進去諸如游戲、鬧鈴等程序。“當時比較普遍的系統是國產系統,其他國外手機也會自帶系統。”曾學軍說。當時受到各方面條件限制,手機軟件基本上就是短信、日歷那幾種,游戲都非常少,高端的也就是貪吃蛇和俄羅斯方塊。
從2008年開始,曾學軍開始大量接觸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為塞班、安卓等系統開發軟件也成了他重要的工作。后來,他選擇去北京發展,也是看中了那里的工作機會。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近些年來,山東誕生了一批專業的軟件公司,可謂全國范圍內的軟件大省,濟南成為全國軟件名城。擁有2億注冊用戶的“交管12123”APP,就是由山東企業車微聯為公安部門制作的。
車微聯總經理吳振華介紹,山東省政府著力改善營商環境,鼓勵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新興產業發展,這也讓更多的山東軟件企業不僅僅滿足于開發程序,而是要成為真正的移動互聯網企業,擁有自己的商業模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