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期以來,作為沿海經濟大省的省會,濟南在全國乃至全省城市中經濟總量排名并不理想,城市首位度不高。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不含拉薩)2017年GDP占所在省份的比重,濟南最低,不足10%。在省內,濟南GDP一度落在青島、煙臺之后,位居第三。

  這對濟南而言,不能不是一個強烈的刺激。

  然而,近兩年,濟南在發力,濟南在追趕,濟南在變化,變得令人刮目相看。 

一、實力一、實力

  先從經濟這個硬實力說起。

  今年5月,山東省2018年度“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結果公布,濟南首次奪冠。全省 “雙招雙引”工作表彰大會通報了2018年度全省“雙招雙引”考核結果,位列“一等”的是:青島、濟南、煙臺。

  這在濟南,都是歷史性突破。

  2018年,濟南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跑全省。不僅增速快,而且后勁足。

  濟南的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兩大優勢產業業務收入均超過3000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占全省半壁江山。近日,全省公示了首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公示名單,全省共150個項目入選,濟南市以39個項目領跑全省,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強。其中,人工智能產業方向全省30個,濟南17個,占比56.7%。

  5月13日至17日,省委省政府舉行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在濟南,察看了國家超算濟南中心、費斯托全球生產中心、濟南國際金融城、濟南高新區創新谷、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項目。

  我們舉出其中幾個,看看這些都是怎樣的項目——國家超算濟南中心項目是國家布局的六大超算中心之一,項目占地328畝、總投資105億元,三年后,超算中心將為超兩萬家企業提供服務。濟南國際金融城項目對標對表紐約曼哈頓、倫敦金絲雀碼頭,全力打造京滬之間區域性現代金融高地,目前,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2家,中國500強企業21家,各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332家。45平方公里的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項目,已注冊48個中外醫生集團,入駐25個世界高端人才團隊,已簽約103個高端特色醫學、科研和產業項目。 

二、形象二、形象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發布《關于表彰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決定》。濟南以位列五個省會城市榜首的成績,摘得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這被當地媒體評價為:“20年夙愿今朝圓”。今年3月,中央文明辦公布全國文明城市中的28個省會(首府)、副省級城市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成績及排名,濟南以95.68分,位居第一。

  濟南在持續“摘帽”——

  受地形等條件限制,多年來,濟南是全國嚴重擁堵城市,被稱為天下“首堵”。堵,成為濟南最大的民生痛點。2017年以來,濟南集中“火力”,圍剿“瓶頸路”“斷頭路”。各部門合力攻堅克難,強力治堵。動遷“釘子戶”、電網入地、交通保障、地下管線遷移…… “攔路虎”一個一個啃掉,兩年打通72條“斷頭路”。今年1月1日濟南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通車,提前5個月讓濟南人圓了“地鐵夢”。濟南交通越來越順暢,一舉退出全國十大擁堵城市行列;

  面對治霾難題,濟南堅決取締“散亂污”,加大對工業企業的監管力度,全民行動支持“禁鞭令”,城市空氣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去年市區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比上年增加18天,在全國169個城市排名中退出后20名。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漸成常態。

  濟南老百姓說:街道寬暢了許多,城市整潔了許多,市民文明素質提升了許多。

  如今的泉城,“聽得見泉水叮咚、看得到一城山色”。自“一湖一環”景觀照明工程啟動以來,璀璨奪目的古城夜色,特別是以大明湖為載體,用濟南故事展現人文畫卷,借助噴泉、水霧、投影激光等表現手法而進行的大型實景演出——“泉城夜宴·明湖秀”,為初夏的泉城增添了色彩,也成為濟南旅游的一張名片。 

三、個例三、個例

  以上是從濟南全市層面說,現在具體一點看——以濟南高新區為例:

  2018年1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濟南高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在全國168個國家級高新區中位列第11位,連續兩年,每年提升4個位次,距離前十方陣僅一步之遙(青島高新區是第14位)。其中,排名指標“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包括國家級研發機構數、國家級孵化器數、園區管委會的體制機制創新和有效運作評價等;“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從業人員數增長率、企業數量增長率、企業上繳稅收總額增長率等。這兩項指標與濟南高新區實施擴區、承接市級行政權力、體制機制改革及行政服務效能提升帶來的市場主體爆發式增長、財政收入迅速增加等密不可分。

  濟南高新區從2017年的全省首張無介質電子營業執照,到2018年的“互聯網+手機APP”全流程營業執照、全省第一張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營業執照,再到在全市率先實現重點工業項目“四證齊發”和“拿地即開工”……濟南高新區在全市乃至全省首創的先進經驗做法不斷涌現。 

  為了吸引擁有百年歷史的全球自動化技術領域隱形冠軍費斯托落戶高新區,去年12月14日,項目二期工程在一天內同時取得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一天內“四證齊發”、“拿地即開工”,創造了建設領域規模以上外資項目快速批的全國第一,并且讓建設過20多個費斯托工廠的德國專家大為贊嘆。

四、精神四、精神

  濟南的變化,來自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現在從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來看這種精氣神——

  濟南提出,必須營造與省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營商環境。2018年,濟南大力實施“一次辦成”改革,制定35條具體措施,明確1165項“最多跑一次”事項,被評為“2018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十佳城市”,“拿地即開工”模式被國務院作為可復制的經驗在全國推廣。   

  今年,歷下區一總投資額24.3億歐元的外商獨資項目在即將落地時遇到困難,按照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要求,美籍投資人必須本人攜帶護照到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窗口進行認證和簽字,不巧的是,外商突發疾病在北京住院,一時半會趕不過來。5月23日晚6點左右,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了解到這一情況,局負責人立即安排相關人員配合歷下區為外商提供上門服務。工作人員連夜準備材料,第二天一早乘高鐵趕赴北京,僅用一天辦完所有手續,兩個工作日為外商辦出營業執照。

  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和干勁,在與國內多個一線城市的激烈競爭中,濟南一舉“奪下”正威山東總部及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項目,并于2018年11月30日啟動建設。過去一年,含金量極高的500強項目,濟南就引進了23個,BP石油、每日優鮮、安博物流等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先后落地。2018年,省外新簽約項目投資總額位居全省第一。

  人們看到,“第一”“一流”“領跑” “濟南速度”等成為這座城市發展中的熱詞。國家超算濟南中心項目是2018年9月儒商大會重要簽約項目,當年12月10日破土動工,僅用108天完成項目主體建設,速度前所未有。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項目,2017年12月啟動拆遷以來,分別用4個“10天”完成了19個村的拆遷協議簽訂,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25個村、9700余戶的拆遷任務。

五、雄心五、雄心

  曾幾何時,濟南城市發展因河而阻,因山而限。

  受南部山區和北部黃河大堤兩面夾峙,濟南主城區地形是一個東西97公里、南北12公里的狹長低凹地帶,被形容為“一根油條在油鍋里炸”。主城區東西過于狹長,南北過于短促,對濟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形成很大制約。

  2016年12月8日至9日,濟南市召開全市工作務虛會,對濟南城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了精辟分析:“從長遠來看,城市建設不可能無限拉伸延長,未來的發展必須瞄準和實施北跨。”“要跨過黃河去、‘解放’全濟南,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走向‘黃河時代’”。

  2019年1月,地級市萊蕪撤銷,整體并入濟南。這首先對濟南城市發展是一個大的增量變化。濟南市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7856.56億元,年末常住人口746.04萬人。萊蕪市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896.02億元,年末常住人口137.6萬人。兩者合計為8752.58億元、883.64萬人。再就是濟南城市發展由此北跨黃河、南越泰山,超越了大明湖時代、“黃河時代”,跨越了山河阻礙,滿懷豪情地邁入“山河時代”。

  今年1月,濟南召開全市經濟工作暨四個中心建設推進大會,動員全市上下牢固樹立“山東走在前列,濟南更應走在全省前列”的雄心壯志,對標對表、加壓奮進,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創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在不久后的全國兩會期間,濟南又建議: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填補京津冀與長三角之間尚無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空白,構筑形成新的戰略支點。

  至此,濟南城市發展的雄心和追求掀起了“蓋頭”。

  濟南和青島是山東的“雙子星座”。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最近幾次強調:“濟南干部這兩年來在雙招雙引、項目落地方面的狀態和成效,的確值得青島干部學習!”“濟南正在鉚足勁沖刺一萬億GDP大關,我們要有緊迫感啊!”

  (青島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