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融與共和合共生
——院士與山東科技合作成果展展現雙方新期盼
“山東人民感激院士,山東發展依靠院士。山東期盼與院士交融與共、和合共生。”流金夏日,山東求才。2019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的會場內,建言獻策、真誠交流;會場外,專門設置的院士與山東科技合作成果展,如同獻給為山東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院士們的贊歌,以及對海內外院士等高端智力資源的誠摯邀請。
通往主會場的長廊,成為了一條創新的藍色展廊,齊整的巨型展板分列兩側,圖文并茂,內涵豐富,奪人眼球。6月17日一早,與會院士三五成群步向會場,與自己的照片、成果在這里不期而遇,有院士直言:“感覺自己像明星一樣。”
中國工程院院士聞雪友在院士風采展板上看到自己的照片,開心地駐足合影。長于江浙的聞雪友卻對山東滿懷深情,坦言自己幾年前能來山東開展新材料方面的研制并取得一定成果,與山東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民營企業勇于創新、敢于投入是分不開的。“當時我們只是從理論數據上論證了可行性,并不能確保一定成功,但瑞泰的負責人告訴我‘我們不怕失敗,您就放手干吧’,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聞雪友說。
輝煌成就展板前,一項項國之重器、重大成果不時吸引與會院士駐足贊嘆。“這個裝備是我們和兗礦集團合作完成的,是世界首套一次能采8米多煤層的,在兗礦應用的效果非常好,一個礦年產能達到1500萬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王國法向記者介紹。近幾年來,王國法團隊和我省煤炭企業一直合作,下一步還將聯合攻關煤礦智能化,希望通過智能化實現對深井沖擊地壓等災害的防治。
“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海爾集團數字化家電國家重點實驗室去年獲評‘優秀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家電行業唯一入選企業;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今年年初成功完成基于5G連接的自動橋吊控制操作,這在全球還是首例……”青島市科學技術局科技人才處處長姜榮先在重大平臺展板前自豪地向參觀者介紹。他說,青島能夠在創新領域迅速起勢,捷報頻傳,正是得益于我省在政策、人才、體制機制等幾個方面打出的組合拳,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40年來,在“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傾力支持下,山東書寫了無數創新發展的華章。展覽專門梳理呈現了從1979年設立首個院省合作平臺——中科院禹城綜合實驗站,到2019年這40年間山東與兩院的合作歷程。“山東這幾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很大,我們和16個市都有相關的合作,光在濰坊就建了4個院士工作站。”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果轉化辦公室主任張建偉說。
許多與會的外籍院士也在展板前仔細觀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上,山東也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海外院士的目光。就在日前,青島市舉辦了第三屆海外院士青島行暨青島國際院士論壇,53名院士簽約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短短幾年間,青島國際院士港就集聚了以外籍院士為主的百名院士。在科技部(外國專家局)2018年“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名單中,青島、濟南雙雙入選。
交融與共,和合共生。會議間隙,這條創新展廊成為大家最愿駐足的地方。同行業的深度交流,跨行業的啟發碰撞,新的創新種子也許開始萌發。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