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6點出門,晚7點進家,濟寧雖不大,生計當頭,不少人只能選擇來回奔波。一張張公交車票,一次次拼車經歷,路邊飛速變換的景色,見證著他們的雙城生活。

為了這份工作

  為了這份工作我常常披星戴月

  “上班地點是我老家,2011年考回這里成為一名公務員。”從那時開始,家在濟寧的小張,就成了雙城奔波大軍中的一員。

  小張是專科學歷,此前在臨沂當了三年選調生,積累了豐富地基層工作經驗。2011年,濟寧市公務員招錄計劃出爐,仔細研究后,最想報考的任城區竟然沒有招錄計劃,無奈之下,他選擇考回老家。

  之所以說無奈,因為那時,小張和妻子剛有了寶寶。帶著寶寶,三口人回了老家居住。

  “老婆在任城區上班,其實先是她來回奔波了近兩年。”隨著兒子逐漸長大,需要上學,再加上不忍老婆來回辛苦,商量后,一家三口決定搬回濟寧。

  每天早上6點準時出門,晚上下班7點半才能到家。這幾年,隨著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城際公交陸續開通,小張到鄒城去方便了許多,上下班成本節省了不少。不過小張說,他最經常坐的還是拼車,因為快速、便宜、舒服。

  在像小張這樣從異地上班的人群中,幾乎每人手機里都有幾個拼車群。比如,濟寧來回嘉祥,濟寧來回曲阜,濟寧來回汶上等,有的拼車群中成員多達二三百人。“吾道不孤。”小張自嘲地笑著說。

  孩子突然病了

  讓同事幫辦手續

  丈夫上班,一去就是一天,再加上老人不能來濟寧幫忙照顧孫子,孩子沒事還好,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當媽媽的最是心焦。

  對此,小張的妻子木子有不少怨言,甚至動過離婚的念頭。“有一次孩子突然生病,著急萬分,卻又不能給孩子爸爸打電話,他遠在鄒城,鞭長莫及。”木子說,自己一邊抱著孩子,一邊還得掛號、住院、繳費,實在顧不過來,最后只能給同事打電話求助。

  同事二話沒說,當即趕到醫院,幫忙辦理住院手續,由于治療及時,孩子很快康復了。“特別感謝同事們,幸虧還有他們。”提起這些,木子語氣中有著不少委屈和無奈。

  小張是個實在人,骨子里缺少些浪漫細胞,結婚10年,兒子今年也已經7歲,沒有為妻子和兒子買過特別的禮物,能給予的只有盡可能多的陪伴。

  “晚上下班和周末,都是他在陪孩子。”如今,木子和小張的生活恢復了平靜,兒子長大了,更需要父親的陪伴,夫妻倆都很清楚這一點。

  每天早出晚歸

  孩子對我變得淡漠

  5年前,兒子剛滿11個月時,茜茜通過公務員遴選,從曲阜考到了濟寧,開始了每天在這兩個城區間的奔波生活。

  “在縣級市和地級市,工作環境等畢竟不一樣,自己能更進一步。來回確實很不方便,但不后悔。”提起當初考來的原因,茜茜這樣說。

  到濟寧上班,最讓茜茜不舍得就是還沒斷奶的兒子。剛開始每天出門時,兒子的哭聲總讓茜茜跟著落淚,只能擦干淚痕,狠心而去。

  一天天下來,兒子逐漸適應了和爺爺奶奶在家的日子,不再哭鬧著找媽媽。“后來我回家,兒子看見我很淡漠。”茜茜走進家門,兒子依舊愉快地玩耍著,只是瞟一眼媽媽,再無其他表示。此時,只剩一陣陣酸楚在茜茜心頭纏繞。

  如今,茜茜正在曲阜家中休產假,兒子有了妹妹,一家三口變四口,其樂融融。眼看著兒子已到上學年齡,一家人選擇在濟寧購置了套住房。三個月后,茜茜的產假就將到期,屆時一家人將搬往濟寧居住。“丈夫在曲阜上班,到時候就只好他來回奔波了。”茜茜說。

  盼著調動工作

  公交車能再晚一些

  雖然產假后茜茜將在濟寧生活,但丈夫卻進入到“雙城生活”的窘境,一家人的生活,改變并不多。

  如今,濟寧機關事業單位實行“逢進必考”,但對小張來說,因是專科學歷,他沒有資格參加市直部門遴選。也就是說,就目前政策來看,他不能像茜茜一樣,考到濟寧。

  “就如我丈夫,除非以后能成為干部領導,可以到別的地方任職,但我們正年輕。”茜茜說,目前來看,夫妻倆短時間內,無法在一個城市上班。

  而對每天在濟寧與嘉祥來回跑的小徐來說,如果城際公交末班車能再晚一些發車,將更方便。“90%時間開車來回,每月油費是最大支出。”小徐說,因距離濟寧城區近,不少嘉祥人選擇下班后返回家中居住。他也曾選擇乘坐城際公交往返,但時間常常不合適。“城際公交末班車是下午6點,但許多人得7點甚至8點才能返程,哪怕一個小時發一班,也能好一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寧市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可以提供人才公寓、住房補貼等,對夫妻倆不在一個城區上班的情況,暫時沒有好辦法。

  “是否可以出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在一地工作滿5年,可以申請調動到對方工作地點等。”雖然希望渺茫,但茜茜還是很期待。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