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章丘召開防汛防臺風新聞發布會:已轉移疏散人口3200余人
8月12日下午,濟南市章丘區召開防汛防臺風新聞發布會,會上通過了此次全區及受災情況,并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進行介紹。

自195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一次降水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受臺風“利奇馬”影響,章丘區及周邊縣市普降特大暴雨,全區平均降雨量329.4mm,達到特大暴雨級別,最大降雨點雙山街道518.8mm,閆家峪485.9次之,城區明水428mm,全區18鎮街均超過100mm,達到暴雨級別。本次過程降水量為自195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一次降水。
由于本次強暴雨持續時間長、強度高,據初步統計,已轉移疏散人口3200余人,主要集中在普集、相公兩個街道;相公莊街道杏花河沿線4處小橋涵被沖垮,300余米河堤被損壞,36個村進水,受災群眾15300人,無人員傷亡;南部山區20處道路不同程度損壞,城市內澇,造成2處居民樓進水,部分市政施設受損,人行道路損壞2000余米,20多輛車輛被淹;農田不同程度被淹,農作物倒伏,受災面積20萬畝以上。
現場確定泄洪方案,轉移疏散群眾2400人
針對迅速變化的雨情、水情,及時研判,發布預警信息,10號23時,市防指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隨即,區級班子成員全部到包靠鎮街和分管領域現場指揮排水搶險,各部門組織的搶險工作隊陸續抵達預定地點。省市委高度重視,11日,市委王忠林書記、孫述濤市長、王京文副市長分別召開視頻會議,進行防汛調度。12日上午,王忠林書記、孫述濤市長、王京文副市長到章丘區一線調度指揮,特別是針對杏林水庫泄洪、客水匯聚較多、地勢南高北低等綜合因素情況,現場確定了泄洪方案,并幫助調集機械和救援力量,轉移疏散群眾2400人。區委書記馬保嶺、區委副書記、區長韓偉同志及其他區級領導深入抗洪搶險第一線、重要防洪工程、災情突出區域等進行督導檢查、應急處置。防指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到崗到位,趕赴一線開展工作;18個鎮街責任人全部到崗到位,巡查員也加密了巡查工作。在全區廣大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抗洪救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先后組織調撥各類工程機械、車輛1600臺套、砂石料67000余方、噸袋、編織袋各15萬條,調配沖鋒舟3只,調集挖掘機200余臺次。組織協調10支救援隊伍以及社會專業救援隊伍7100余人參加搶險救災。協調近千名官兵、預備役及消防人員全部投入搶險救援,省市派出10余人的專家隊伍馳援章丘,為打贏搶險救災這場硬仗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確保每一名群眾生活得到安置
章丘區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切實做好受災群眾轉移、安置等工作,目前,已設置集中安置點,及時為轉移群眾提供住所、飲食、醫療防疫和安全保障,每日按時、按要求向各安置點配送各類生活用品,確保每一名群眾都有飯吃、有干凈的水喝、生病能得到及時救治。
全面做好城區防汛。10日下午開始,對城區全面展開巡查和險情排查,對積水嚴重路段開啟泵站抽取清理,并通過交通管制、安置警示標志等措施,保障車輛行人安全。
下步,章丘區繼續把抗災減災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統籌調度社會各界力量,做好應急救援、人員安置等相關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組織精干力量,對杏花河、繡江河等骨干河道、山區道路、溝塘河壩等進行拉網式排查,對進行及時發現和消除各類隱患,防止新的次生災害發生;加大水利工程、城市公共設施、道路橋涵等工程的隱患排查力度,研究制定搶修維護方案。組織群眾啟動自備水泵、排水泵等設施,做好農田排澇及生產自救;做好受災群眾心理疏導、情緒安撫、衛生防疫等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相關數據在不斷更新,有關數字都是階段性統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趙偉 石劍芳 支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