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臺風“利奇馬”造成的持續強降雨影響,濟南市旅游路開元隧道出現局部滲漏水,至12日夜間,已發現較大漏水點12處,對車輛安全通行造成影響。濟南市交通局第一時間組織隧道檢測、值守巡查、滲漏水治理等單位進行了臨時引流、局部封閉等應急措施。目前,開元隧道較大漏水點已全部完成導流引流,尚未發現新的明顯漏水點。經過專家查閱相關資料,深入分析研究,未發現隧道結構性病害。
成立應急工作組 邀請專家共查共商共處
為盡快解決開元隧道滲漏水隱患,保障交通出行安全,濟南市交通局立即成立開元隧道滲漏水應急處置聯席工作組,賈玉良局長任組長,張寶文副局長任副組長,中鐵十四局副總工宋德果、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吳濤等專家,以及市道橋管理處、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站、濟南城建集團、市政設計院、山東華鑒檢測、魯南地質勘查院等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小組成員,工作組將全心全意、全力而為、全力以赴做好滲漏水處置工作。

地質條件特殊 易發生滲水現象
開元隧道原名開元寺隧道,于2004年修建,2006年完工正式通車,雙洞雙向四車道曲墻S形隧道,軸線間距50米,長1500米,凈寬13.08米,凈高7.8米。開元隧道隧道位于我市旅游路和二環東路交叉口西側的平頂山下,由于隧道上方圍巖存在灰巖、閃長巖界面和破碎帶,圍巖裂隙比較發達,地表降水容易下滲。
此次發生的漏水,主要是由于近期連續高強度降雨,隧道襯砌背后水量激增,超過排水系統負荷導致局部滲漏水。經現場排查,共發現較大漏水點12處(其中北洞2處、南洞10處)。北洞1處較大漏水點位于射流風機上方,前期雖已導流引排,因風機支架與隧道連接處密封度不夠導致滲漏。南洞多數漏水點前期已引排,但受隧道燈架、側墻腰線燈等結構物影響,導流還不徹底;本次排查新發現南洞側壁2處嚴峻漏水點,局部呈噴涌狀。
經過專家查閱相關資料,深入分析研究,對前期滲漏水治理各項措施表示肯定,從近期跟蹤監測情況來看,未發現隧道結構性病害。

避開高峰修復 將交通影響降最低
由于開元隧道處于濟南市東西干道旅游路,為把對交通影響降到最低,濟南市交通局避開早晚交通高峰(早7時至9時,16時至19時),全員作業。截至12日晚已出動4臺曲臂升降車、濟南市交通組織及搶修人員40余人,采取樹脂膠防水板引流、雨水箅改造、松動防火層清理等應急措施,12處較大漏水點已基本引流處置完成,雨水箅擴孔118個,清理松動防火層約180平米,截至目前,隧道內未發現新的漏水點,局部滲水滴水問題正在全力整治中。
“三步走” 根治隧道滲水頑疾
根據專家組商討,決定采用三步處理法。一是立即開展應急處置。立即采取導流引排等臨時應急措施,全面消除較大漏水點及路面淌水等問題,確保“短平快”見成效。二是綜合治理。指揮部將在最短時間內組織相關專家、單位研究疏堵結合措施,做好標記,持續跟進整治,通過局部注漿封堵、開孔引流、集水槽導排、排水溝改造、密切跟蹤監測等“組合拳”,最大限度緩解滲漏水情況。三是系統根治。著眼根本徹底解決隧道漏水問題,要進一步深入排查、跟進監測,邀請行業內專家深入論證,力爭拿出切實可行的根治方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