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14時許,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利奇馬”已減弱為熱帶低壓,風力進一步減弱,環流中心難以確定,已于14時對其停止編號。
這個在我國“肆虐”多日的超強臺風,終于逐步走向滅亡。
不再“回旋”“利奇馬”走了
臺風“利奇馬”停止編號就是沒了嗎?不少市民對此表示疑問。
基本可以這么理解,但也不完全正確。
臺風停止編號是指當臺風能量不足衰減為熱帶低壓(中心最大平均風力小于8級)或進入高緯度變性為溫帶氣旋時,則停止對其編號,不再發出有關報告。
“利奇馬”降為熱帶低壓,已經停止編號,但其對遼寧等東北地區還有風雨影響。不過,對于山東而言,“利奇馬”真的走了!
據省氣象局消息,13日19時30分時,“利奇馬”位于渤海海面,其強度已經不能稱之為臺風。目前,半島北部的海域可能還有大風,但其對山東半島不會再產生大的風雨影響。
雖然,“利奇馬”已經確定離開,但其曾在山東半島北部與萊州灣附近“回旋”近30個小時,是怎么回事?

據中央氣象臺的臺風實時路徑,“利奇馬”自12日4時左右到達濰坊北部沿海,一直到13日8時,才啟程向北偏東方向離開。甚至,12日13時,“利奇馬”還曾從萊州灣海面再次回到陸地。
對此,省氣象專家做出了解釋:沒有明顯氣流影響時,臺風才會出現回旋少動的狀況。臺風“利奇馬”一直在山東半島北部沿海打轉、回旋是受到高空環流形勢的影響。
“利奇馬”處于萊州灣時,向西北方向移動,受西風帶槽區和副熱帶高壓的牽制;而在東部日本海附近,又受大陸高壓脊和副熱帶高壓的共同阻擋;此外,高空引導氣流向北移動的分量又比較弱,因此, “利奇馬”才會在此回旋少動。
停止編號并不等于被除名
“利奇馬”強度降低,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但并不意味著,“利奇馬”被除名。
什么是臺風除名?還得先從臺風命名說起!
據悉,20世紀早期,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首次給臺風命名。1945年,西北太平洋地區,人們以人名為臺風命名。
現在,臺風命名是有組織的,臺風委員會就是這樣的存在。
臺風委員會成立于1968年,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主持的一個政府間組織,其成員大部分來自受臺風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其宗旨是改善和協調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防災規劃和措施,減輕自然災害(特別是臺風)造成的人員及財產損失。
臺風委員會設有咨詢、氣象、水文、防災減災、培訓與研究、經費籌措等工作組,并于每年召開一次綜合研討會和一次年會。1997年,臺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認為,建議設定一個共同認可的命名制度,提高警告效用。
于是,便由來自臺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總計140個備用名組成“臺風命名表”,給臺風循環命名。2000年1月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熱帶氣旋命名表正式啟用。
這140個名稱始終處于循環使用的狀態,個別可能會被“名”。
據悉,每年召開的臺風委員會年度會議都會回顧這一年里出現的臺風。當一個臺風造成某個或多個成員國(地區)的巨大損失,遭遇損失的成員國(地區)可以向臺風委員會提請撤換。那么,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而后,由原先提供名字的國家或地區,再替補一個名字上來。
那么,“利奇馬”是否會被除名?
就目前“利奇馬”對我國帶來的損失來看,其被除名的可能性極大。但最終結果仍需等到臺風委員會第51次年度大會后才能知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