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山東省電影家協會承辦的“致敬共和國——第十二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在山東省會大劇院音樂廳隆重舉行。
本屆大賽作為第十二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以“致敬共和國”為主題,面向全國各大高校、影視制作(文化傳媒)公司征集作品。自報名啟動以來,共收到作品千余部,經大賽專家評審的綜合評定,最終103部作品脫穎而出。

12歲的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初心未改。在這里,電影愛好者們可以勇敢展示他們的“夢想”;影視從業者們可以肆意揮灑他們的“才華”;高校學生們可以盡情釋放他們的“青春”。每屆微電影大賽都會喚起濃濃的電影情懷,讓山東因火熱的藝術氣息而動感起來。
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更是行業的希望。典禮現場,導演王小帥對青年影人寄予厚望: 微電影為熱愛電影的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和機會,激勵青年人的創作熱情,對于培育山東影視文化土壤和促進美學傳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自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學院的獲獎代表孫杰說:“《假如天堂有假期》是我研究生時期的最后一部作品,這次獲了故事片(學生)一等獎,得益于團隊小伙伴的傾力付出。這是我對校園生活最完美的告別。”本次大賽紀錄片(學生)一等獎的尹曉嵋說:“從2014年開始,我就一直參加大賽,很榮幸能獲得一等獎,也很感謝大賽能夠提供這個平臺,一方面能讓我們觀摩學習到全國各地的優秀作品,另一方面也能夠激勵我們高校學生更加積極努力的創作。”

  
《七叔》是本屆大賽獲得獎項最多的影片,導演賀凌云說:“我非常羨慕還在上學的年輕人,他們正處在一生中最美好的花樣年華。在這段時間里,如果有志于扎根影視行業,可以多看、多寫、多分析。試著多做一些短片,因為短片是長片的基礎。通過對短片的嘗試,為將來自己的創作打下基礎。如果你熱愛一件事,就應該放開手腳去做。幾年之后,你相信的事情,會給予你回報。”

  
隨著影視行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文化產業的光與熱。借助大賽這個公平、開放、共享的平臺,更多人有機會加入到電影行業中,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走向了國際的舞臺。而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他曾憑借電影短片《金蘭桂芹》獲得第五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故事片一等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2015年,又以杰出青年影人的身份作為第八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的頒獎嘉賓。

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世農表示:山東省電影家協會一直致力于培養有才華、有擔當的青年人才、時代新人。電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創造、傳承和延續,年輕的電影人生在一個真正的黃金時代,將是發現和記錄新時代的主力軍。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對大賽給予高度評價: 全國有120多個微電影賽事,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無論規模還是影響力都是首屈一指,吸引大批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參與其中,只要我們堅持創作初心,一定能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微電影品牌。  
為了鼓勵更多的選手積極創作優良作品,每年頒獎典禮都會邀請國內知名藝術家、導演作為特邀嘉賓出席。賈樟柯、黃渤、黃建新、倪虹潔等先后參加歷屆大賽,表演藝術家李保田作為大賽名譽顧問已連續多年參加頒獎典禮。2018年第十一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更是邀請了牛犇、王馥荔、盧奇等十位表演藝術家齊聚現場,和優秀的年輕影人們面對面,談經驗,講技巧。
也正因這樣,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自2008年舉辦以來,每年都受到全國各高校、影視制作公司及個人的廣泛關注,已經成為山東電影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