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人的古稀之年,而70歲的國家卻正值青春朝陽,而70年來,茁壯成長的濟南描繪著屬于她的美麗畫卷,一筆一筆勾勒出了泉城的時代巨變。

  在濟南,違建變成了口袋花園,夜濟南亮起了燈,深夜也仍然燈火通明,路邊的公廁里干凈整潔,如廁也享受著家庭式的服務……道不盡濟南的萬千變化,在這背后,離不開濟南城管人的默默付出,他們正用點滴推動城市蝶變。

  違建沒了

  出門就是花園

  “以前的違建都拆了,現在門口就是花園!”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街道是全市的首個“無違建街道”,在街道上的明湖小區,居民生活發生了“蝶變”。房前屋后的違建全都拆除,“口袋花園”替代違建,還居民一片綠色的生活環境,小區安上了電動車充電樁,還建起了車棚,從前空中雜亂的“蜘蛛網”實現了入地,居民住得更舒適了,環境也整潔了,花園里,老人孩子都愛出門在小區花園里乘涼聊天。

  曾經“違建泛濫”的地方成了一個個風景優美的口袋花園,這樣“下樓就能賞景”的生活,樂山小區的居民也深有感觸。“孩子愛在小區里玩,我們也愿意待著,整個的生活質量都提高了!”小區居民王女士高興地說。

  自2017年濟南拆違拆臨工作以來,山師東路沿街門頭房、金雞嶺片區、小區內部等等,大批的焦點難點違法建筑被依法拆除,同時,一大批老舊、馬路市場也被拆除整治,打通了數十條“擁堵路”“斷頭路”“瓶頸路”。路邊的違建成了綠地,小區的違建成了便民設施,違建少了,綠地多了。路更寬了,景更美了,市民的歡聲笑語也更多了。

  9月3日,濟南第四期臺賬公布,這也意味著今年的拆違拆臨任務已經接近尾聲。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已拆除違法建設24981處、面積2429.04萬平方米,完成2019年目標任務的80.96%。這些數字無一不證明著濟南拆違拆臨的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拆違拆臨工作已進行了三年,共拆除違法建設131431處、9143.9萬平方米。濟南拆違總量、拆后空地建綠總量、拆后公益設施建設總量均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城市環境品質全面提升,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更高了。

  順河高架橋下拆除違建后建成停車場。

  從小小“智慧公廁”

  看出了大民生

  從外地來濟南玩的李先生,在歷下區省中醫東邊的一處公廁前拍了個照。“里面有音樂,有‘刷臉’能出紙的紙巾,還能給手機充電!”李先生很驚喜,“公廁雖然小,但想得真周到!”李先生口中的這處“智慧公廁”,贏得了許多市民點贊。從外面看起來寬闊美觀,一進入就能聽到優美舒緩的音樂。清涼舒適的中央空調、干凈整潔的地面洗手臺,還安裝了吸除異味的除臭裝置。除此之外,公廁還提供手機充電站等增值服務。第三衛生間里,智能馬桶、母嬰多功能臺等一應俱全,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

  這并不是濟南唯一一家“智慧公廁”,在千佛山西路等地也存在。近年來,濟南城管不斷推進“廁所革命”,從“小廁所”改出大民生。早在2016年12月份,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光大杯系列“最美公廁”評選中,濟南就有9座公廁獲得“最美公廁”獎,成為全國獲獎數量最多的城市。

  “2019年,濟南全市將繼續推進公共衛生間建設改造,計劃建設改造公廁180座,其中新建60座,改造提升120座,更好地方便市民如廁。”在5月28日舉行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強說。與此同時,公廁改造過程中的公廁標準也在不斷提升,一座小小的公廁,卻折射出了濟南城管人在民生問題上的用心、用情。

  上天入地

  市容市貌整潔不少

  “沒有了吆喝聲和油煙味,到了夏天,我家終于敢開窗了!”幾年前,一到夏天的傍晚,濟南的露天燒烤便陸續開張,酒桌上的喧鬧聲、烤爐散發出來的油煙味讓附近的居民不勝其擾,“狼煙四起”的情況十分常見。近幾年來,這樣的場景已經逐漸成為歷史。

  2017年3月起,濟南正式劃定露天燒烤“禁燒區”,拉開了整治露天燒烤的序幕。曾幾何時,遠近聞名的飲虎池燒烤一條街一到晚上便十分熱鬧,遠遠路過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味道,如今,除了幾家規范經營的店鋪,其余的違規店鋪都已經全部清除,還路于民,方便了市民的休閑生活。

  街邊的燒烤攤沒有了,天上雜亂的桿線也越來越少。“抬頭再也見不到這些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網’了!”許多市民發出感嘆,這幾年來,濟南市城管局加快桿線整治的步伐,將沒用的桿線拔出,線纜入地、捆扎,空中亂糟糟的情況再也不見了。除此之外,其貌不揚的光纜交接箱上,也畫上了樹木、荷花,也成為了一道靚麗風景。

  走在濟南的街頭,隨處可以看到灑水車、機掃車、高壓清洗清掃車在大街小巷作業,全市827輛大型道路保潔車輛,讓泉城4984萬平方米主次道路的機掃率達到了100%,還有1.3萬名保潔員,為干干凈凈的濟南城保駕護航。

  抬頭是天,低頭是綠,在濟南,每一條路上的每一處風景,都變得賞心悅目。

  夜經濟背后

  路燈亮了廁所開了

  天黑了,濟南的夜生活開始了。寬厚里的商鋪整裝待發迎來新一撥人流高峰。隨著“網紅”城市的火爆,來自本地的和外地的游客紛至沓來,無論白天黑夜都絡繹不絕。

  7月,濟南出臺了《關于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夜經濟拉開大幕,一系列保障措施也絕不可少。

  晚上11點,印象城商業街區的24小時公廁仍然亮著燈。52歲的張桂英公廁衛生管理員拿著拖把抹布進行著清潔工作。“濟南開放‘夜經濟’政策以來,印象城這邊的公廁也24小時開放了。”張桂英說。據了解,在濟南,像這樣24小時免費開放的公廁共有280座。

  對于一天人流量達25萬人次的寬厚里商業街區,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后勤保障壓力。為保障市民如廁方便,濟南城管在寬厚里增加了環衛設施和移動公廁,同時設置了公廁聯盟,將凡是能夠開放夜經濟片區的餐飲企業和重點商貿企業,讓他們的公廁全部開放,方便市民如廁,提供更好的夜游服務。另外為保障街區衛生,這些夜經濟街區不僅增加保潔員,還實現24小時人機結合的高效保潔模式,保障垃圾日產日清。

  在保證衛生的前提下,如何還能提升濟南的夜景品質,讓城市更加流光溢彩?許多市民發現,濟南的夜晚更亮了。在天橋區濟南火車站附近,路燈上都裝上了新鮮奪目的紅燈籠,濟南城管人還打造了游魚、荷花、泉水等各色投影,帶著泉城文化的各類投影打在地上,讓這條普通的街道也變得有趣起來。

  路燈常亮,景觀燈也燈火通明,濟南成為了獨特韻味的“不夜城”。在這座城市蝶變的背后,濟南城管人正默默付出,靜靜滋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