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難找網格員,在城陽區已不是一句口號。城陽區流亭街道2013年率先在邱家女姑社區試點流動人口網格化服務,此后不斷嘗試將網格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截至目前,街道轄區內27個社區、5個城市居委會、51個企事業單位(人員密集場所、公共區域)均已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基本實現了轄區網格橫到邊縱到底的無縫隙全覆蓋。

  “人頭熟、信息靈”

  “劉奶奶,我家著火了!”今年4月4日晚上八點半,仙家寨第二小區3號樓3單元601戶的小汪,急促地敲響了樓下202戶家門。56歲的網格員劉鳳蓮開門后,顧不得換下拖鞋,喊上家人就跑上了樓。他們沖進濃煙滾滾的廚房,用濕衣服捂滅了即將蔓延到兩個煤氣罐上的著火點,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據介紹,綜治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是流亭街道為深入推進網格化管理而新設的日常機構,配備7名專職人員。按照“街道-工作片-社區-社區片-網格”五個層級,街道將轄區劃分為2326個小網格,配備專兼職網格員2148名,劉鳳蓮就是其中之一。這小小網格員,如何做到了“真管用”?

  “孩子經常在小區里看到穿著紅色或藍色馬甲、戴著紅袖標巡邏的網格員,劉鳳蓮也曾多次到家里了解情況,還叮囑過有困難就去找她,孩子把這話記在了心里?!笔潞?,小汪母親楊秀園回想起來,心有余悸,更萬分慶幸:“幸虧有網格員,救了孩子,救了全家!”

  楊秀園這番話,提示了流亭網格員的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人頭熟、信息靈。流亭街道綜治中心副主任周湘山介紹說,街道選聘的2000多名網格員,都是當地居民,沒有工資,每個月只有不到300元的通訊補貼,可卻人人干勁十足,成為群眾身邊名副其實的貼心人。這是為何?不妨繼續以劉鳳蓮為例一探究竟。

  “這個單元只有兩戶是本村居民,其余都是外地買房或租房的”“這個門頭房前幾天剛換了生意,現在商家是臨沂人”……11月28日,在仙家寨第二小區,劉鳳蓮帶著記者實地查看了她在網格內所負責的3號、9號樓。對于這兩棟樓內80多個住戶、商戶的情況,她如數家珍、張口就來。她腦中之所以有這張“活地圖”,來自擔任網格員以來不下10次挨家挨戶的入戶走訪。

  據仙家寨社區網格化調度員徐洪濤介紹說,社區按照每兩棟樓配備一名網格員的標準,從居民中公開選聘了46名網格員。他們平均年齡在50歲出頭,身體狀況較好,工作時間有保證,會使用智能手機。街道對網格員進行了統一培訓,并明確其工作職責主要包括掌握網格基本情況、了解困難群體需求、檢查登記流動人口、排查矛盾糾紛、開展社區公益活動等。

  劉鳳蓮說,剛開始入戶時并不容易,有時敲半天門居民也不給開。后來,看到網格員們每天穿著統一的馬甲在小區巡邏,社區干部、黨員和警務助理也跟著一次次入戶走訪,居民們才逐漸接受?,F在,劉鳳蓮的手機里,已經建立了網格信息微信群,居民們可以隨時在群里反映問題、提出訴求、牢騷吐槽,她會全面收集,及時上報社區。

  “能辦事、真管用”

  人頭熟、信息靈,只是網格員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最關鍵的是能辦事、真管用。

  劉鳳蓮的手機微信里,還有一個社區網格員工作群,群成員除了所有網格員,還有社區兩委班子,以及社區環衛、水電等服務單位工作人員?!拔覀儼l現任何異常,比如小區里衛生不干凈、樓頂有裂縫、綠化地里種菜、出現形跡可疑人員等,都可以拍照后發到微信群里,5分鐘內就會有人‘接單’處理?!眲ⅧP蓮說。

  “配合網格員工作的,是一支24小時響應的服務保障隊伍?!毕杉艺鐓^綜治辦主任劉世東介紹說,這支40多人的社區工作隊伍覆蓋物業、治安民兵、環境衛生、水利綠化、電力等民生服務領域。網格員在群里一“吹哨”,相應責任人必須在5分鐘內“報到”,第一時間落實處理,并將結果在群里拍照反饋,使每個事件的處理都形成一個留痕的閉環。同時,社區還建立了網格化管理工作臺賬,對所有居民訴求處理進度進行監督,保證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音。

  周湘山介紹說,為保障網格員工作成效,流亭街道社會管理、綜治維穩、城市管理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力量均已基本實現向基礎網格的配置,力求最大程度整合資源、最大程度發揮效能。流亭街道還建立了網格工作例會制度,街道每月召開、社區每周召開,務求把各種社會服務管理問題盡可能解決在網格,確保“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得益于背后給力的服務保障、完善的運行機制,網格員的“威信”逐漸樹立,“有事兒就找網格員”,成為當地居民的一句口頭禪。對于這種“地位”的認同和提升,劉鳳蓮有著切身感觸:以前上門去加居民微信,對方以為我們是騙子;現在我們走在路上,經常有居民主動過來要求加個微信;以前社區網格員沒人干,覺得沒工資還耽誤時間,現在偶爾空出個崗位來,很多人都爭著報名,因為覺得很光榮、很自豪、很有存在感和價值感!

  正如此,受到這種向上向善力量的感召,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社區網格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陽光志愿服務。在為社區老人免費理發、公益查體、維修家具等便民服務的現場,有網格員的身影;在扶貧助困、奉獻愛心的現場有網格員的身影;在文化活動、惠民演出的現場有網格員的身影……他們一直走在文明實踐活動的一線,身體力行踐行文明新風尚。

  事實證明,這支直接聯系千家萬戶的網格員隊伍,在治安防控、糾紛調解、隱患排查、環境衛生、流動人口服務等方面都發揮了顯著作用。僅仙家寨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一年以來,就為社區居民解決實際問題568個,化解矛盾糾紛23起,消除安全隱患85條。

  在當地頂層設計中,這張無縫覆蓋的網格,還只是一張基礎工程大網。它一旦完善起來,就可以快速嫁接多種資源,如醫療、教育、民政等,真正成為一張覆蓋全民、快速響應的民生服務大網。例如,今年7月,仙家寨社區與城陽區人民醫院、流亭街道衛生院試點建立“健康共同體”。仙家寨社區居委會主任王超表示,依托較為完善的管理網格,社區不僅可以廣泛傳播醫院健康科普等信息,還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居民就醫訴求,配備專門急救車輛方便居民及時就醫。再比如,仙家寨手牽手愛心協會成立兩年多的時間,便籌集愛心基金超過110萬元,主要用于資助社區困難家庭、困難黨員、困難學生、重病患者等,通過網格員們的日常走訪了解情況,真正將這些愛心善款用在“刀刃上”。

  “小網格,大民生”

  這張綜治大網格中,暖心故事一籮筐,并且還將越來越多,因為流亭街道正將黨的建設、社會治理、城市治理、文明實踐、困難救助等逐步融入網格,實現“多網融合”。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流亭街道在城陽區率先試點的黨建引領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更是為小小網格大有作為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強大助力。

  今年以來,流亭街道全面加強街道黨建網格化社會管理工作,按照“社區建黨總支(黨委、黨支部)、網格建黨小組、樓棟單元設黨員中心戶”的思路,率先在仙家寨、西后樓、紅埠等7個社區建設完成黨建網格化組織體系,并逐步在全街道推廣。這個體系,將生活、工作在社區網格的各類黨員全部納入黨組織管理,并大力培育黨員中心戶,帶動各層面黨員爭優秀、比作為、做貢獻。

  在仙家寨一小區,黨員中心戶陳崇成長期擔任社區環衛保潔工作。他每每看到小區里有垃圾總會第一時間清理,還會配合網格員韓娟一起巡邏、入戶,為居民答疑解惑、紓解困難。在西后樓社區,管安全出身的黨員劉學政,時不時就會叫上網格員王濤,一起排查出租屋內的消防器材、電線和燃氣使用情況;電工出身的黨員牛西木,也總喜歡拉著網格員王剛,到處檢查線路老化情況,并幫助居民維修和更換老化的電線……

  就這樣,黨建引領網格化、黨組織與社會治理有效結合、黨員和網格員緊密配合,既能在第一時間摸排到群眾的困難和訴求,又能構建快速解決問題的渠道,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多網融合下,小小網格員“一肩多挑”,作用更加舉足輕重。周湘山表示,為提高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網格員工作的信息化裝備也即將升級。街道去年已投資220余萬元建設了“互聯網+綜治網格化”信息研判指揮平臺。依托該平臺,街道正在研發網格化社會治理信息平臺,一期計劃打通區綜治信息平臺未能延伸的問題,實現基礎小網格與街道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等功能。屆時,網格員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就可以做到信息采集、實時定位、一鍵報警、拍照上傳、進程追蹤,實現對民情、民需的快速響應,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