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湖南省鳳凰古城迎來了自售票以來的第一個周末,然而并沒有出現以往周末游客眾多的場面,就連以往爆滿的家庭旅館,入住率也不到五成,更有街面上賣土特產的小商販一天才賣了18塊錢的東西。對此,鳳凰縣常務副縣長趙海峰稱,新政出臺必然帶來陣痛,必須毅然選擇改革。
實質:“門票新政”是與民爭利
從當地實際情形來看,鳳凰古城收取門票,導致游客減少,部分商鋪關門、渡船停運,生意受損,與“門票新政”實施前相比,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引發當地商戶抗議和民眾不滿。面對輿論的一片反對之聲,以及當地旅游業已然受損的現實,作為政府官員,怎能不在乎納稅人和服務對象的利益訴求,拋出“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之類的虛妄之言?
一位網友說得好,“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倒讓人覺得,鳳凰縣政府很在乎門票多少。說實話,最不該在乎門票多少的當是政府,景區具有全民、公益性質,不能一味異化為地方利益的“錢袋子”;政府不僅不能與民爭利,還應當“還景于民”,以維護普通公民“看風景的權利”。
(何勇海 成都媒體從業者)
影響:有態度的旅游拒絕“圍城收費”
真正有力的批判,從來都不只是道德的批判。對于那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顧一切的人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其無利可圖。現在旅游亂象很多,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決策者算準了游客的寬容和大度,“不在乎門票多少”。忍受不了旅游亂象,接受不了鳳凰收費,那就勇敢地選擇用腳投票。腿長在自己身上,不投票是一種浪費,更是對亂象的縱容。
有態度的旅游,用行動來拒絕。只有這樣,才會讓鳳凰幡然悔悟,才會讓旅游市場清風徐徐。
(毛建國 江蘇媒體從業者)
追問:最后誰都不是贏家
短期來看,鳳凰縣政府或許是“門票新政”的贏家,收入的確增長了。但從長遠來看,如此霸道且無視商家、游客核心利益的做法,傷害的不只是商家、游客的利益,最終還會戕害政府公信力,而更重要的是,鳳凰古城的旅游將滑入倒退的軌道。 (禹海君 廣東雜志編輯)
建議:呼喚國家公園制度
鳳凰古城不僅是鳳凰縣的古城,也是全國人民、世界人民的鳳凰,應該讓絕大多數公眾免費欣賞。面對一哄而上的提高門票價位等“收費沖動”,僅僅進行單向批評是不夠的,應用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和約束。在此,筆記建議,不妨將景區納入國家管理層面,以國家公園制度進行施救。
國家公園制度的基本思路就是,確定某些景點和文化資源的國家屬性,產權歸國家所有,地方政府沒有管理權,僅僅具有“代管”責任,讓群眾充分分享資源的公共性。它是一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實現雙贏的先進管理模式,是讓生態環境與旅游消費達到共存的國際慣例和普遍適用的規律。 (劉克梅 開封市民)
不同觀點:鳳凰收費莫要簡單批判
從“憑票進入景點”變為“憑票進入景區”,這種經營方式本身并沒有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是,如果鳳凰景區運營之初如同烏鎮、周莊那樣只有一張大門票而不是分免費的古城和收費的景點的話,游客還會有意見嗎?相反,可能很多人還會因為古城景區不收景點小門票、不設園中園而推崇至極。
所以,其實鳳凰這種收費調整的做法并非不合理,只是對于那些原先一直享受古城免費游覽“大餐”的游客不太能接受。筆者認為,鳳凰古城的當務之急是在市場化運作的基礎上保護原汁原味的古城風貌,遏制景區內容過度商業化開發的傾向。這樣的話才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