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4月14日訊 “做夢都沒想到山路終于通了,過去上山比登天還難,收點瓜果要用扁擔挑,現在小汽車都能開上來咧。”山東鄒城市田黃鎮棗園村村民葛成生望著這條盼了半輩子的山路,內心無比感慨。
葛成生口中的路正是跳躍在記者面前這條蜿蜒140多公里,如巨龍般連接著大山、二山、轉山、平山等30多個山頭的觀光旅游通道。然而就在之前誰也沒有想到,曾經因山而愁的山區鎮如今強勢打開了其發展的任督二脈,把源源不斷的新血液輸送到各個山頭,成為人之向往的旅游“金山”。“田黃經濟發展的潛力在于生態觀光旅游業,而道路是其先決條件。”該鎮黨委書記楊森介紹說。
原來,地處鄒城東北部的田黃鎮是典型的山區鎮,也是革命老區,境內大小山頭89座。山里古樹參天、水流潺潺、花果飄香、景色神奇秀麗,望鳳石、金蟾望月、白龍溝、仙姑兔子廟等景點更是星羅棋布。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業,可以說是資源豐富、優勢獨特。然而,現有的道路基礎設施條件無法滿足生態游的發展需求。游客來到后往往無路可走,只能走馬觀花似地沿途看風景,無法真正欣賞到山里秀美的景色,達不到休閑觀光的目的。長期以來,田黃給人們留下了“有景無路”的印象。為此,去年10月,該鎮通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修通了一條長達140多公里的環山路,徹底改變了這一印象。
4月5日,清明假期,乍暖還寒,在蜿蜒的環山路上可以看到,自駕游的車輛停得滿滿當當。四面八方的游客被這里的清山秀水、深厚文化所吸引。來自泰安的常先生帶著家人慕名而來,爬山、踏青、賞花,五歲的女兒蹦跳著在前引路,好奇地探尋著她的未知世界。“很早就聽說這地方自然風光非常好,趁著放假,帶孩子來踏踏青,真是種享受。”
放眼望去,百里環山路的建成,把周邊許多個山頭串聯起來,原本零星散落的各個景點更是融在其中,構建起了一個風景無限的大旅游圈。百里山路打開了田黃鎮生態觀光旅游業的第一通道,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開啟了山區發展的新模式。圍繞著道路建設,該鎮又實施了山、水、林統一規劃綜合開發,使各類林木面積達到一萬多畝,小型水庫及大小塘壩達到20多座。
楊森告訴記者,在此基礎上,田黃鎮還將深挖人文內涵,打造文化景點,使人們在休閑娛樂之余,切身體驗革命老區的特有文化。繼續加快沿線三山農業生態園等重點項目建設,逐步健全餐飲、住宿、購物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旅游業的檔次和品位,努力打造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一流度假區。(伍策 張彥彥 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