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蘆山縣清仁鄉副鄉長楊成毅因在抗震救災中工作不力,責任心不強,造成了一些嚴重工作失誤,于當日上午被就地免職。這一迅疾之舉,或引災區干部較大心理震動。
從公開的消息看,楊成毅的被免看起來問題并不嚴重。據稱,當受災群眾在物資發放點上就發放工作提出異議后,楊成毅離開了工作點位。所以他違反了相關紀律,按規定免去了他的職務。這事要擱平常時期,處分未必有這么重。然而,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候,這般處分不僅合規,也很有必要。
地震襲來,群眾難免有恐慌與無助的心理,有的甚至有煩躁不安情緒。當此之際,祛除這等心理與情緒的“特效藥”,就是黨員干部的“主心骨”作用。有子弟兵,有專業救援隊,有黨員干部在救災一線,群眾就會心安不躁。相反,負面心理情緒就會彌漫。
物資如何發放,或見仁見智。但當受災群眾提出了意見,就應當傾聽和汲取,離開是最不當的一種方式。說白了,就是撂挑子,把群眾撂那了,置群眾意見于不顧。這種態度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到群眾對干部的評價,乃至對救災工作的評判,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群眾的災后煩躁情緒。
應當承認,災區干部并不容易,他們往往需要承受比災區群眾更大的精神壓力。很多干部也是受災者,家里可能有人傷亡,可能房屋財產受損。他們與受災群眾不一樣的在于,他們必須站出來,站在一線為受災群眾服務。沒有過硬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很難把這項工作做好。
汶川地震中,很多災區干部不堪沉重的精神壓力,這是現實。因此,面對災區干部,當然需要上級組織的關心、愛護,懂得他們的苦與累。但這一切并不是災區干部可以懈怠免責的理由。
身為災區干部,災難來了,群眾可以撤,干部卻要迎上去;群眾可以歇,干部卻要連軸轉。這是災區干部的不易處,但這就是干部的責任啊。我們常講,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生死關頭豁得出來,要的就是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能夠為群眾遮風擋雨。如果不能,要你何用?
對于黨員干部來說,也只有在這種關鍵時刻、生死關頭的見證,才能檢驗其過硬的素質,才能讓黨放心,讓群眾安心。既是要當干部,就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就要有這樣的工作狀態,就要有這樣的隨時為群眾服務、奉獻乃至犧牲的精神。也只有經受這樣的考驗,干部才是合格,才是人民需要,值得信賴的。有這樣的干部,災區重建也更加指日可待。
很多干部也是受災者,家里可能有人傷亡,可能房屋財產受損。他們與受災群眾不一樣的在于,他們必須站出來,站在一線為受災群眾服務。
本報特約評論員華池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