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朱四倍(河南 職員)
4月21日,山東省金鄉縣雞黍鎮鎮長韓寒辭去現職。同一天,韓寒的父親,濟寧市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韓東亞也辭去職務。此前,有網友質疑韓寒是依靠父親的關系,在三年之內完成了從科員到正科級鎮長的“火箭式升遷”。 濟寧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如果沒有確鑿證據,不能說她的升職與她父親有關,“只不過他父親是個干部,但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正常升遷嗎?”(4月25日《中國青年報》)
面對公眾對官員子弟“火箭式升遷”的質疑,官員直言——“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正常升遷嗎?”這恐怕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一部分官員特別是能享受“火箭式升遷”好處官員的心聲,但正常升遷和“火箭式升遷”是一回事嗎?更何況,無論是民眾還是輿論從沒有發表過官員子弟不能升遷的觀點。
正因為如此,在一定意義上,“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正常升遷嗎”就是個偽問題。一是偷換主題——把公眾對權力自肥和世襲的懷疑轉化為干部子弟能否升遷的簡單化問題;二是回避實質——公眾反感的是干部調整制度的合理性問題而非一次簡單的職位調整;三是有轉移視線的嫌疑,是在把爭議引向虛無化,徹底暴露了權力者對民意的冷漠和傲慢。
公眾對“25歲女鎮長”的懷疑是從自身經驗和現實生活直觀作出的判斷,在于公眾對權力代際傳遞日趨固化的擔憂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社會不公和對自身命運難以提升的不滿。而社會底層群體改變命運的艱難和其子女進入正常社會流動渠道的困境,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誰可以進入高收入行業呢?有研究表明,有權力背景進入高收入行業遠遠超過了有教育背景和商業背景者,這也是權力代際傳遞日趨固化的明證。也許,“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正常升遷嗎”是在故意把水趟混,也是對公眾智商的侮辱。
“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正常升遷嗎”之所以是偽問題,在于故意忽視了其后的權力同心圓作用。有學者曾指出,“以權力為中心向外延伸,體制內,體制外,一圈一圈,任何人都圍繞在權力中心的周圍。任何人也逃脫不了由這權力中心形成的利益共振”,這就是所謂的“權力同心圓”。認識不到這點,我們將陷入詭辯的陷阱之中。而這次的簡單應對處理也決非從根源上對制度進行反思和修正,實在讓人遺憾。
當下,我國相當一部分人不但不能保持原有的社會地位,反而向下流動,凸顯出權力代際傳遞固化的影響。而且,這種分化呈現出結構性分割的跡象,特別是中下層成員向上流動的機會和可能性在大幅減少,而階層的代際傳承性開始顯現。種種跡象表明社會已經呈現出固化的危險信號。在這樣的事實面前,理應追問:干部子弟可升遷但憑什么獨享“火箭式升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