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蘆山地震,百余名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隊員帶著搜救犬抵達災區,展開搜救,搜救犬與救援人員并肩作戰,不知疲倦地尋找著生還者……
人們不會忘記,當年,在四川災區,山東省地震救援隊有一支特殊的隊伍,這支特殊隊伍由7只搜救犬組成,它們成功“嗅”出了數十名被困者。在一廢墟前,搜救犬趕到后,僅用6分鐘就確定了被掩埋者的位置,為順利搶救出幸存者立了頭功。
每當地震災難襲來,搜救犬總會沖在一線,這次蘆山地震救援依然少不了它們,有人稱他們是最美“戰士”。目前,山東公安消防的4支重型地震救援隊、20支輕型地震救援隊、798名官兵、45只搜救犬和22輛地震救援車,38輛運兵車已在待命狀態。
搜救犬和普通的犬只有什么不同?在搜救過程中,為什么派它們打“頭陣”?濟南消防支隊的人士介紹,狗的嗅覺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別氣味的能力。狗的嗅覺感受器官叫做嗅粘膜,位于鼻腔上部,其面積約為人類4倍,嗅粘膜內的嗅細胞是真正的嗅覺感受器,大約有2億多個,是人類的40倍,其嗅覺靈敏度居各畜之首。狗辨別氣味的能力是人類的100萬甚至1000萬倍,是國際上普遍認為搜救效果最好的“專家”。“用犬搜索是現場搜索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消防專家介紹,搜救犬在工作犬的所有類別中,搜索與救援是僅次于警犬的、最受人們尊敬和贊揚的犬的熱門職業之一。經過專業培訓后,搜救犬對氣味十分敏銳,如果發現廢墟下面有人,就會用爪子不停地刨挖,并大聲吠叫,救援人員根據搜救犬找到的位置,對被埋人員進行施救。
山東省公安消防總隊搜救犬隊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搜救犬和救援人員一樣,工作時間長了也會疲勞,在地震搜救過程中,要調節搜救犬的工作狀態,采取輪換的方式,保證其在良好的狀態下,24小時不間斷搜尋廢墟下的幸存者。(記者 殷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