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扒里子:
專車有服務有面子獲點贊,司機月入過萬很正常
出租車行業需繳納的“份子錢”被認為是在與專車競爭中處于下風的“命門”。
具有近十年出租車駕駛經驗的賈師傅告訴大眾網記者,出租車每月要向出租車公司繳納四五千元的“份子錢”,這相當于出租車司機每月毛收入的近一 半。兼職開專車的司機王先生則告訴大眾網記者,專車的分賬模式卻是“二八分”,即對于使用私家車的司機,收入的20%給掛靠的租賃公司和專車公司,剩余的 近80%全部為司機的個人收入。“開出租車一個月收入五六千塊錢,開專車收入過萬很正常。”賈師傅說。
對于消費者來說,雖然專車的收費標準要比出租車高不少,但是由于專車公司提供專車券“紅包”補貼,所以在同樣的距離下,乘坐專車和乘坐出租車的 實際支出差別并不是讓人難以接受,有時專車甚至更便宜。大眾網記者從濼源大街乘坐一輛舒適型的專車去往濟大路一家單位,全程車費30.4元,使用專車券抵 扣20元后,實際支付10.4元,而如果乘坐出租車,車費大約為11元。
雖然實際車費支出相差不大,但是專車的車況、服務質量要普遍高于出租車。乘坐專車時免費提供的礦泉水、口香糖、紙巾和充電器廣被“點贊”;專車 駕駛員整潔的著裝、開車門、搬行李、調空調等服務細節也備受好評;另外,打專車時經常能打到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車”的經歷也被人津津樂道。
另外,盡管被認定為“黑車”,與一般意義上的“黑車”相比,專車有統一的定價標準,有較為公開的評價制度,車輛和司機的詳細信息均有登記,消除了消費者在安全性等方面的顧慮。
因此,在消費者同等支出的情況下,專車與出租車相比,在司機收入、服務質量、硬件車況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滿足了消費者高品質、多樣化、差異化的出行需求,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