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忠誠度】
“我們都不是俱樂部的人!”
一家俱樂部要想發展,必然需要那些工作時間長、工作能力強的員工,尤其是國企俱樂部,比如魯能,總經理和中層干部更換相對頻繁,專業的老員工可以大幅度緩解俱樂部管理人員更換帶來的問題。
他們是俱樂部最為寶貴的財富,一名魯能的總經理要想真正熟悉俱樂部,根本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只要充分和這些老員工進行溝通,信任他們,那么這名總經理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俱樂部管理,熟悉球隊管理。
但這些最寶貴的財富,在俱樂部究竟處于怎樣的地位呢?一個讓人驚訝的調查結果是:絕大多數合同制老員工竟然不是魯能俱樂部的人。
在最早的時候,魯能俱樂部的招聘員工都是和魯能俱樂部簽約的,當時魯能雖然也劃分為電力正式員工和招聘員工,但他們都是魯能俱樂部的人。從2008年開始,魯能俱樂部便不和這些員工簽約了,一家掛有魯能字樣的人才服務公司開始和這些員工簽約,因為掛有魯能的字樣,而且當時新勞動法也沒有實施,所以員工基本沒有太大的抵觸情緒。
然而,隨后的變化讓魯能合同制老員工們崩潰了:在和那家掛有魯能字樣的公司簽約兩次之后,上面決定更換簽約公司了,首先,這些員工需要簽署一份解除工作合同的備案,隨后再和一家已經沒有魯能字眼的人才服務公司簽約?!拔覀円呀浲耆皇囚斈艿娜肆??!濒斈苷衅竼T工抱怨,他們甚至表示:“還不是怕我們變成無固定期限合同嗎?”
實際上,這種現象絕非魯能俱樂部所獨有,也不是魯能俱樂部領導可以解決的。但問題的關鍵是,原本就有薪酬和責任倒掛的現象,如今他們更是在身份認同上出現了問題,當自己都不是俱樂部人的時候,忠誠二字,他們又該怎么寫下?要知道,他們可是俱樂部真正的支柱。
忠誠度降低也帶來了人才流失,魯能一名普通的按摩師,被挖到了其他俱樂部出任主管隊醫,魯能一名普通的管理人員,被一家俱樂部挖去當副總,而消息顯示,隨著一些有錢的投資人進入中甲,目前魯能管理層也收到不少橄欖枝,許以非常高的職位和待遇。只不過,山東人骨子里比較保守戀家,讓魯能的人才還不至于完全流失。
【行政化弊端】
高管沒一個專業人才
吳金貴在魯能過得并不如意,最后也是黯然離開。當時,時任山東電力集團總經理的李同智引進吳金貴的時候,他一定想到了專業化這個方向,但他很可能沒有想到,吳金貴是這些年來唯一一個出任魯能高管的專業人才。當然,魯能俱樂部初創期并不包含在內。
這些年來,從總經理到副總經理,以及總經理助理,魯能的所有高管幾乎都是電力員工,目前主管魯能俱樂部的7位高管(1位總經理、1位黨委書記、2位副總經理、3位總經理助理)都是電力員工。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現象?說到底還是行政級別作祟,因為高管意味著電力員工可以獲得副廳、正處,至少是副處的行政級別。
魯能俱樂部確實有一些專業的中層管理人員,比如競訓部經理趙峰、副經理范學偉,技術信息部經理張海濤、副經理侯志強,球隊副領隊劉金東等。說起來,他們的提升得益于劉宇推進的專業化進程,但即便劉宇,也無法解決“去行政化”這個最大的難題。
這些所有的中層,在俱樂部的作用就是參謀,就是干活,而在決策層面,單單7個高管就可以讓他們完全靠邊站。實際上,這還只是魯能俱樂部層面,在整個魯能體育文化公司,高管的數量更加眾多,因為還包含魯能乒乓球俱樂部的高管、魯能足校和魯能乒乓球學校的高管,他們也都是電力人。
在這樣的氛圍下,懂足球,也懂得俱樂部運營的合同制老員工很難完全發揮作用,他們的努力只能改變俱樂部微小的一部分,如果他們的努力能夠影響到高層的決策,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我們甚至可以說:魯能專業人才真正發揮的作用,不到他們自身實際水平的三成。
從這個角度講,魯能要想在總經理層面引進專業人才,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對于這樣一家大企業而言,沒有人能夠接受一個外來人領導一群正式編制官員。實際上,如果能夠在副總經理層面、技術總監層面、領隊層面引進專業人才,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
球隊方面情況也非常相似,包括庫卡在內的巴西團隊有8個教練:2個助教、3個體能教練、1個隊醫和1個守門員教練,中方雖然龐大的保障團隊,但完全在教練組沒有聲音,這種臃腫的人員和斷裂的溝通,也讓人無比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