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深夜12點,專車司機依舊在路上接活。本報見習記者 劉飛躍 攝臨近深夜12點,專車司機依舊在路上接活。本報見習記者 劉飛躍 攝

  干了六年出租車生意的何云(化名)轉(zhuǎn)行干專車司機已經(jīng)六七個月了,從最初的月入兩萬到現(xiàn)在的三四千,隨著濟南專車市場的發(fā)展,何云的收入坐上了過山車,起起伏伏。而跟他同時成為專車司機的50個人,現(xiàn)在剩下也不到10人。“現(xiàn)在國家政策不明確,我不可能開一輩子專車,如果有更加合適的工作,我可能馬上走!”何云說,給專車一個名分。

  專車來了,六年工齡“的哥”轉(zhuǎn)了行

  現(xiàn)在是狼多肉少,我每天也就干七八單,一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月收入三千多元,比剛開始干專車的時候還難。”何云告訴記者,隨著各大公司在專車市場的競爭加大,還有不少私家車混跡其中,自己的收入還不如剛開始干的哥時。

  2008年10月份,中專剛剛畢業(yè)的何云(化名)來到了濟南,跟哥哥做起了出租車生意。“扣除了份子錢及其他各種費用,每天收入二百元上下,每個月的收入在六七千元。”何云說,他來自濟南一個并不太富裕的縣,二十歲出頭的他比較滿意當時的收入。

  六年來,何云早起晚歸,雖然辛苦,但月收入還算穩(wěn)定。2014年8月19日,滴滴打車宣布推出提供中高端服務(wù)的專車業(yè)務(wù)。9月下旬,滴滴專車在濟南上線。由于價格太高,當時滴滴專車在濟南并沒有迅速打開市場。

  2014年11月底,何云的出租車六年營運的期限已到,對于出租車行業(yè)失去熱情的他毅然退了車,登陸濟南市場僅兩個月的滴滴專車進入了何云的視野,“雖然當時出租車生意還可以,但是因為開出租對腰椎、頸椎都不是很好。”說起當時的決定,這個從農(nóng)村出來的小伙子語氣堅定,對專車未來發(fā)展雖然不是很清楚,何云就是干夠了出租車,想嘗試一份新的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