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 黃瑩:
停產了你這個脫硫怎么一直都是這個記錄記得這么全啊?
張:
那俺不知道。
解說:
在環保部調查人員在臨沂調查期間,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已經實施一個月。然而,調查人員發現,偷排、漏排和不正常運行環保設施的情況,在臨沂依然普遍;臨沂的大氣污染指標,幾乎每天都是位居全國末位。今年6月29日,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又對臨沂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復查。
凌綾:
環保部督查中心給出的最后定義是,總體來看,臨沂市達到了這次約談的要求,同時也建議山東省環保廳結合這次后督查的情況,適時啟動解除臨沂市大氣污染問題掛牌督辦的有關工作。
解說:
就在昨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提出,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環境保護,無疑將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重壓之下的污染大戶,也必須承受起轉型的陣痛。
主持人:
這四個月的環保,用“戰爭”兩個字來形容的話,絲毫不為過。我們不妨看看這四個月的成果是怎么樣的,臨沂市政府6月12日公布的數字,5月31日以前全市412家,火電、鋼鐵、焦化、水泥、建陶等重點污染企業要完成限期限產治理任務,目前已經有305家按期完成治理,備案解決恢復生產;29家關閉搬遷,但是仍有78家沒有完成限期治理的任務,對未完成限期治理的這些企業要轉入停產整治。如果您對這個數字,還沒有一些直觀的這種感覺的話,那么我們再從環境的角度,看看這四個月的治理發生的變化。
這是中國環境報6月25日提供的數字,山東臨沂1-5月,PM2.5下降了24.3%,PM10下降了17.3%,二氧化硫下降了36.1%,二氧化氮下降了14.8%。從數字上來看,應該說是大規模、大幅度地下降,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環境的治理,應該說數字呈現出來的是立竿見影,但是它背后是幾百家企業已經關閉了,那么幾百家企業的背后就是有幾萬名的職工和他們的家庭,企業如果關了以后,他們的生計未來又應當如何?在治理環境問題的同時,社會問題、失業問題同時對于臨沂市政府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