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綾:山東省臨沂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

  主持人,您好!作為環保部門,臨沂市為了保護碧水藍天,在治理環境的同時,確實部分企業的投資者和部分企業的職工犧牲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和個人利益。對于媒體說的6萬人的這個數字沒有具體的統計。

  記者:

  這是媒體說的,你們統計的數字是多少?

  凌綾:

  因為現在部分企業是在停產整治,并不是傳說所謂的停產。

  主持人:

  那是會大于這個數字還是會小于這個6萬人數字?

  凌綾:

  因為企業是在停產整治,因為部分企業已經達到整改要求開始復工了,這個所謂的這個失業人數,不是在增加,而是在慢慢地減少。

  主持人:

  好,那么在針對這些暫時失業或者說未來就會面對一個失業的現狀的這些員工來說,可以做的有什么?

  凌綾:

  現在因為部分企業是在停產整治,如果確實有企業不能夠復產,造成企業職工失業的,我們一定會負好再就業的工作。

  主持人:

  好,謝謝凌綾。這個數字并不重要,因為即便是有幾戶人家失業的話,那對這幾戶人家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對他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到底怎么去針對他們進行一些相關的舉措?另外對于環保這個問題,未來又應當如何進行治理?我們請教一位專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副院長柴發合,柴院長,您看站在政府的角度,真的能夠感受到政府是兩難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你看,如果要是保障這些污染,就比如說偷排、漏排企業,這些企業的職工能夠繼續有工作,繼續有生計去養家的話,就得讓這些企業繼續運行。好了,這個就業問題沒有問題,但是環境問題就成為一個久拖不能解決的大問題?,F在政府是鐵腕在治污,現在由于這樣的企業有一些它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它多少年就是這么排污,它一下子適應不了,因此就得停產。剛才凌綾說了,有的是漸漸恢復,有的可能就得面臨一個長久停產,那么失業就成了一個問題。那也不管政府做還是不做,力度是怎么樣的,都會有人在抱怨,都會有人說你這么做會引來一系列的問題,您怎么看?政府到底應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