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個工地落實揚塵防控措施

  PM10,PM2.5都主要來源于揚塵,揚塵來源于建筑工地揚塵、道路揚塵、渣土揚塵。道路揚塵和渣土揚塵又絕大多數來源于建筑工地,特別是土方開挖階段。

  防治揚塵污染,市城管局、住建局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區道路揚塵和裸露土地揚塵污染。市城管局市容科科長劉云鵬表示,目前已組織各區環衛管理單位全面推行濕法作業,市區主次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和灑水率均達到100%。其中,市區主要道路和敏感地段(主要包括一、二級道路,旅游、繁華路段及建筑工地周邊路段)的灑水頻次達到每天4次,一級道路每周全面高壓沖洗1次,二級每月全面高壓沖洗1次。在推進市區裸露土地整治中,截至6月底,全市新排查裸露地158塊,148.48萬㎡,已完成120萬㎡排查統計裸露地綠化整治工作。

  為防治建筑工地揚塵污染,自去年,市住建局累計開展拉網式大檢查6次,密閉清理建筑垃圾740多噸,硬化道路及場地26萬平方米,綠化工地內裸露土地61.6萬平方米,全市城區489個工地全部按要求落實了揚塵防控措施。

  市住建局安監站李金國告訴記者,針對監管力量薄弱問題,市住建局創新研發了“建筑工程安全生產和揚塵治理視頻監控管理系統”,要求全市5萬平方米以上在建工地以及所有新開工工地全部推廣安裝,目前全市120多個工程項目安裝了遠程視頻監控。

  治理淘汰近7萬輛黃標車

  氮氧化物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副所長張家瑋表示,截至今年7月6日,我市共治理淘汰黃標車68592輛,占2014-2015年度完成任務總量的六成以上。

  據悉,我市治理淘汰黃標車完成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長島、海陽和龍口,完成任務總量的比例分別是70.38%、64.58%、64.54%;排名后三位的分別是萊陽、萊山和萊州,完成任務總量的比例分別為58.23%、57.49%、53.71%。

  截至目前,全市通過非現場處罰黃標車進限行區域數量是72566輛,通過路面查處的數量是988輛,其中海陽、棲霞轄區查處數量較多。全市共發放提前淘汰補貼資金8300多萬元,有717輛柴油黃標車通過加裝尾氣凈化設備完成了“黃改綠”工作。

  車劍波表示,下一步,全市將進一步“落實兩個責任”,解決好“塵、油、煤、氣、綠”五個重點環境問題。兩個責任即:屬地管理責任,當地政府對轄區空氣質量負責;部門主體監管責任,一要抓到底。同時,五個環境問題是“塵”就是解決工地及道路揚塵;“油”就是我市將加快提升油品質量的步伐,對加油站實施油氣回收改造;“煤”,就是淘汰燃煤鍋爐,實施清潔能源改造;“氣”,就是加強機動車排氣管理,淘汰黃標車;“綠”,就是加大裸露地面的綠化。(原文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