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趵突泉公園東側的護城河東岸北行不遠,岸邊有一四棱錐體的臺式日歷形石碑,1928年5月3日的日期格外醒目,這就是“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
這是個銘刻在中華民族反抗日本侵略者歷史上的無法磨滅的日期。這一時期,正是國民黨北伐后期,日本為妨礙北伐,在5月3日有計劃進行挑釁行動,濟南慘案持續近10天,日軍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見人就開槍射擊,亂刀刺死,真是血流成河,尸橫遍地,慘不忍睹。濟南慘案造成包括中國外交人員蔡公時等在內中國軍民死傷1.1萬有余,舉世為之公憤!
無法想象中國軍民是如何度過那最為黑暗的一段時光,奮起反抗的中國軍民,卻是捅破了日軍侵略的暗天大幕,喚起了中華兒女的不屈之聲。從這一天起,中華民族抗御外侮的使命就壓倒了其民族國家的建設,在經歷皇姑屯、九一八、一二八、長城抗戰直至七七事變,全面抗戰成為頑強不屈華夏兒女的最強音,我們的抗戰時代,就此拉開了帷幕。
一個時期的歷史,總是以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影響著后人的價值取向。不忘歷史,方知和平之可貴;紀念抗戰,方能明曉民族之大義、英烈之精神。濟南五三慘案不僅成為了一個時期的民族舍生取義標志之舉,更是昭示了濟南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始終不屈不撓、艱苦創業、奮發進取,成就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濟南城,成就了凜然大義的樸素的濟南人。
紅色是一個時期的印記,抗爭是一個民族的脊梁。時至今日,抗戰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是我們行進在發展道路上的取之不盡的精神來源,尤其是在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安倍政府刻意回避侵略戰爭性質的今天,紀念抗戰,緬懷英烈,更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多難興邦,但我們付出了太多的鮮活的生命代價和飽受磨難的發展代價。所以,這樣的歷史需要后人銘記。于是,每年的5月3日10點,濟南市都會鳴放防空警報,紀念“五三慘案”,提醒世人勿忘國恥;于是,在趵突泉公園周邊修建了“五三慘案”紀念亭、紀念碑、紀念園,以及蔡公時銅像,作為山東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時刻教育人們正確對待歷史,尊重歷史。
走在泉水清流、垂柳拂面的護城河邊,昔日的腥風血雨早已恢復安寧,歷史的一頁雖然如磐石一般鐫刻在石碑之上,安康和富足卻是人們最大的夢想和追求。用歷史推動當下,用苦難鑄就輝煌,也許,這正是今天我們紀念抗戰,不忘歷史的根本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