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日前發布聊城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孫蘭雨被“雙開”的消息,其中提到,孫蘭雨“與他人訂立攻守同盟,轉移涉案財產,對抗組織審查”。據記者初步統計,這已是該網站通報的第11起涉及對抗、干擾或妨礙組織審查(調查)的案例。正風反腐高壓態勢之下,這些頑固分子是如何對抗組織審查的?紀律審查人員又是如何將其各個擊破的?

  典型案例

  ●秘密會見串供、轉移贓物

  福建省原副省長徐鋼,與其妻及部分行賄人串供,轉移、藏匿贓款贓物;湖北省隨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原黨組成員陳家堂,偽造、隱匿證據,串供、轉移贓物,隱瞞事實真相,干擾、妨礙、對抗組織審查。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原黨委委員、副局長張新,在群眾因經濟適用房項目集體上訪、市政府開會協調后,要求為其充當“白手套”的董某從書報亭購買多張不記名手機卡,自己也隨身攜帶多部手機,兩人要聯系的話,先撥響對方手機,但不接聽,然后換成“不記名”的手機進行通話,通過秘密會見積極串供。

  ●訂立攻守同盟

  甘肅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原書記、副主席吳繼德,在組織調查期間,與他人訂立攻守同盟,轉移違紀違法所得。

  ●打擊報復舉報人

  天津臨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副巡視員、辦公室主任石力,“訂立攻守同盟,銷毀書證物證,偽造拒賄材料。特別是,利用分管紀檢監察工作職權,采取非法手段對被其所‘疑似’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唆使涉案人到紀檢機關纏訪、鬧訪”。

  訂攻守同盟,對抗調查

  11起通報案例中,對抗組織審查的“方式方法”主要有編造謊言、訂立攻守同盟和串供、轉移藏匿贓款贓物、銷毀偽造證據材料等,往往以“組合拳”的形式出現。例如,福建省原副省長徐鋼,干擾、妨礙組織審查,與其妻及部分行賄人串供,轉移、藏匿贓款贓物;湖北省隨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原黨組成員陳家堂,在得知組織對其有關問題線索進行調查后,偽造、隱匿證據,串供、轉移贓物,隱瞞事實真相,干擾、妨礙、對抗組織審查。

  “腐敗分子的反調查意識和能力越來越強,對抗組織調查越來越頻繁。”江西省紀委一位從事紀律審查工作的干部告訴記者,有的在省紀委對其有關問題進行初核時數次找人串供,甚至專門模擬紀委問話;有的在案發前與從事公檢法工作的親屬共同研究紀委的辦案方法;還有的在聽到省紀委要調查他的風聲后,四處打探消息、托人說情,當辦案人員將其帶離辦公室時,從辦公桌上還發現了寫有他自認為會影響辦案的人員姓名和電話的字條。

  換“不記名”手機秘密串供

  浙江省杭州市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副主任毛建標舉例說,該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原黨委委員、副局長張新,在群眾因經濟適用房項目集體上訪、市政府開會協調后,由于擔心自己的違紀違法問題暴露,要求為其充當“白手套”的董某從書報亭購買多張不記名手機卡,自己也隨身攜帶多部手機,兩人要聯系的話,先撥響對方手機,但不接聽,然后換成“不記名”的手機進行通話。兩人碰面地點都選在隱蔽之處,通過秘密會見積極串供,訂立攻守同盟。

  糾“四風”也常遇到對抗

  不同形式的“對抗組織審查”,查處“四風”問題同樣時常遇到。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的案例中,就有中國電信集團電渠中心總經理楊青峰違規公款購卡、違反組織人事紀律、違規招標、對抗組織調查問題。通報指出:“在調查期間,楊青峰到處找人說情,多次組織人員訂立攻守同盟,編造謊言、連環造假,對抗調查。”

  山東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查處“四風”問題時,也常常遇到編造謊言和串供的情況。比如,一名領導干部因違規收受購物卡被紀委“盯”上后,與辦公室主任串供,聲稱將卡交給了辦公室主任,由其為“大家”謀福利。而實際上,購物卡早已落入他個人腰包。

  有干部主動攬責替領導“分憂”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有的地方領導安排公款送節禮,為了逃避責任,與辦公室主任、司機等串供,使紀委“久攻不下”。更有甚者,在縣領導因購買和乘坐超標車被紀委調查時,辦公室主任主動站出來攬責,替縣領導“分憂”……

  不過,從案例中不難發現,對抗組織審查的花樣再多、形式再新,也難逃黨紀國法的嚴懲。

  今年5月,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紀委通報,因套取公款購買購物卡,區農業局三名領導干部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其中一人還被免職。處分之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中兩人通過偽造證據、串供、編造謊言來對抗組織審查。

  “‘同盟’內部,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并非牢不可破。在與紀律審查對象談話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毛建標說。據《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