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濟南城區65條河道已基本完成截污治理,實現排水暢通;全市13處雨水泵站正常運轉,隨時可啟動開展應急強排水;經過近8年的積水點改造施工,在標準降雨內城區已無明顯積水。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濟南城市防汛設施建設已經基本成形,達到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抵御50毫米的中到大雨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是每小時30毫米的暴雨,也能實現道路雨水的短時排出。不過他也表示,像是8月3日當晚降雨,雖然整體降雨強度不及“7·18”,但剛開始的20分鐘短時強度遠遠強于當年,“在這樣的降雨情況下,想要實現道路雨水瞬時排走,不僅濟南實現不了,即便是排水設施更完善的北京、南京,甚至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也實現不了。”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整體防洪抗災能力,我市也將繼續做好一系列排水工程建設。例如,龍脊河整治工程盡早竣工投用,解決濟鋼、殷陳鐵路立交道及其周邊片區的積水問題。還有海綿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讓更多雨水資源得到利用。經過幾場降雨的檢驗,第一塊“海綿體”旅游路東段滲水效果極佳,實現了雨水控制這一海綿城市建設的數據指標。
強降雨之后,城市容易出現道路短時積水。
8月3日20點左右,開元隧道出現疑似山體險情,國土資源部門安排搶險隊伍前往現場采取措施,使疑似險情得到及時處結;20點20分左右,位于歷城區的多處供電線路出現故障,市供電公司迅速派人前往,經過近1個小時的緊急搶修,及時恢復供電……當天晚上,各區及交警、城管、園林等單位嚴陣以待,險情接收快、處置快,有力保障了這場特大暴雨未出現嚴重險情和人員傷亡。
健全完善防汛應急處置能力,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處置,是及時排解汛情的重要環節。進一步健全完善的城市防汛組織指揮體系,修訂完善的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城市防汛應急預案操作手冊及城市防汛指揮調度規范,組織開展的應急搶險演練,全面完成的河道及市政設施檢查,提前舉辦的城市防汛業務專題培訓班,印制派發的《濟南市城市防汛安全知識宣傳手冊》、環保宣傳袋、折疊扇等,都為今夏開展城市防汛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目前,我市已組建各類專業搶險隊伍218支、8848人,儲備遇水膨脹袋22200條、編織袋98000條、排水泵31臺、救生艇23艘、帳篷23頂,并完成歷山路、歷黃路等26處LED大型顯示屏維護和技術升級,實現汛情的預警預報及險情的就近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