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細辨蛛絲馬跡 煉就火眼金睛(深度關注·巡視組在行動③)

  全縣18個鄉鎮,向其行賄的書記、鎮長涉及17個鄉鎮; 5年時間,受賄116次、數額達850余萬元;44本卷宗和41張同步錄音錄像光盤,裝滿兩輛小推車……

  這些令人震驚的數字,出自原菏澤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劉貞堅的貪腐案件。

  但鮮為人知的是,如果不是山東省委巡視七組打破常規巡視套路,劉貞堅被查處的時間或許還要推后些。巡視菏澤市期間,七組主動與市紀委對接,約談已被紀律審查和批捕的知情人。劉貞堅的貪腐問題,由此露出冰山一角,七組迅速將情況向省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匯報。巡視工作尚未結束,劉貞堅就被省紀委立案審查。

  “在發現問題上敢于創新,只要不違法、不違規,只要有利于發現問題,我們就大膽嘗試。”組長李平瑞這樣總結七組的“法寶”。

  2013年以來,發現違紀違法問題線索95件,其中廳級干部19件、處級干部66件……七組及時向有關部門移交問題線索,一批腐敗分子得到及時查處。

  廣開言路

  善聽弦外之音

  2014年5月,七組進駐省司法廳不久,就聽到干部群眾私下議論:省監獄管理局里能分局原局長曹務順利用職務之便,為相關人員在承攬工程、職務晉升、安排工作等方面提供幫助,收受巨額賄賂。

  七組在接下來的談話中發現,有好幾位被約談對象也反映了曹務順的問題。同時,七組也收到多封反映曹務順有關問題的舉報信。七組初步判斷,曹務順有問題的可能性較大。

  “有問題,就要抓住不放,馬上了解。”經過分析判斷,七組決定從舉報信入手,順藤摸瓜。果然,曹務順收受巨額賄賂的問題,漸漸浮出水面,線索被迅速上報。2015年2月,山東省紀委對曹務順立案調查,并移送司法機關。經查明,曹務順犯貪污受賄罪,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8年。

  “談話是巡視工作最基本的方法,談話中得保持敏感性,善聽弦外之音。”七組副組長龍春光介紹,別人說的時候可能無意,但聽的人不能無心。

  不少被巡視單位發現,七組每輪進駐后,沒有像過去那樣召開座談會、匯報會,也不搞民主測評。開完動員會之后,很多人就陸續接到了約談通知。這其中,大多數人事先根本不知情,甚至沒想到自己會被約談。

  找誰談,怎么談,談什么,處處有門道。談話前,精心篩選對象,不求人人必談;對重點知情人,則是深入談、反復談、隨時談。談話只談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不搞全面談、泛泛談。

  離退休老同志、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顧慮少、沒思想包袱,愿意講真話。任職時間長和在重要崗位工作的干部,掌握信息多,情況較熟,很可能反映出問題線索。

  每到一地,七組的組員總利用非工作時間,有選擇、有重點地跟當地的親朋好友見個面、敘敘舊。言語之間,除了噓寒問暖,也免不了談及當地的黨員干部。因為彼此相熟,說起話來沒什么顧慮,也不會藏著掖著,通過這種方式,也收集了大量的問題線索。

  這些從實踐中來的心得,屢試不爽。通過精心設計談話活動,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果。兩年來,七組共進行個別談話2000余人次,通過談話方式獲取的重要問題線索,占到七組發現問題線索總量的60%以上。

  七組巡視專員龔守志解釋,從談話中發現問題線索,有個竅門,就是聚焦重點,不能散光,“盯緊作風、紀律、腐敗、選人等方面,談深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