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做記者,從一碗海涼粉起家,29歲的青島姑娘創業8年不言棄。如今,她已從最初夫妻經營的小作坊,做大到有四千多平方米廠房的大企業,年銷售額過億元。公司不僅掛牌上市,產品也成了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紅火的同時,她還向其他創業初期的女大學生分享經驗,帶動三百多名女性創業就業。

  齊魯晚報記者 呂璐

  司空見慣的海涼粉,外地人卻吃不夠

  “爬嶗山時吃的一碗海涼粉引起了我的創業興趣。”1986年出生的青島姑娘馮曉叢說,大學在德州科技職業學院學習新聞采編,2007年大學畢業后她做了一名記者。

  工作不久,她和對象陪著從廣州來的朋友爬嶗山、吃海涼粉,朋友對本地的海涼粉贊不絕口,沒吃夠還要帶些回廣州。可是當時的海涼粉都是自家熬制的,雖然好吃卻保存難,保質期短,容易化掉而失去原本的口感。她告訴朋友,帶回去也就化了,讓朋友頗感遺憾。愛吃青島海涼粉的朋友越來越多,這讓馮曉叢看到了商機,萌生把海涼粉包裝起來到外地銷售的想法。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馮曉叢在青島海內外游客最密集的節日—— —啤酒節期間租了一個小攤位賣海涼粉。“怎么上這賣涼粉!”旁邊的攤主感覺不可思議,這個家家有,有誰會買啊。沒想到的是,那年的啤酒節因為下雨,客流量少,別的攤位前沒大有人,但她的涼粉攤卻排起了長隊。不只是青島人,很多外地人也很喜歡吃海涼粉。整個啤酒節下來,她掙了2萬多元錢。

  這讓馮曉叢看到了外地人對青島海涼粉的認可,經過市場調研,全國各地都吃涼粉,只是原材料不同,她覺得海涼粉進入外地市場銷售沒有問題。她不顧大家的反對,辭掉了記者工作,全心投入到創業當中。想把涼粉銷往外地,保質期是個問題,馮曉叢與中科院海洋所的專家取得聯系,經過半年多的試驗,終于研制出了在常溫下可以保存6至12個月的海涼粉,拉長了海涼粉的保存“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