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到來的冷空氣讓不少人感覺,這下霧霾總散了吧!沒想到,第二天濟南依舊是云山霧罩。雖然早上是霧不是霾,能見度低、污染不高,但隨著濕度下降很快由霧轉霾,濟南污染指數再次上升。在冷空氣作用下,濟南空氣質量僅從18日20點到19日9點這13個小時內達到“良”。
霧和霾來了都很朦朧
19日上午,市民周先生看著窗外霧蒙蒙的景象,嘀咕了一句:“怎么空氣質量顯示是良?”
冷風送走周末,周一的天氣按說不應該會是這個樣子——霧霾依舊飄蕩在城市上空,“大鍋蓋”下面朦朧但不夠美。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冷暖空氣交匯沒能給濟南帶來顯著降雨,卻增加了空氣中的濕度。19日早上7點,濟南空氣濕度為90%,之后有所下降但也維持在50%-60%。正因為如此,影響了能見度,人們看到的主要是霧不是霾。
“霧的相對濕度大于90%,霾的相對濕度小于80%,相對濕度介于80-90%是霾和霧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濟南市氣象臺專家告訴記者,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達1-3公里。霧的邊界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但是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邊界。
此外,霧一般在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現,霾的日變化特征不明顯,空氣團較穩定時,持續出現時間較長。不過,霧和霾都會降低能見度。19日早上8點濟南的能見度不到7公里。
降溫3℃確實有點弱
18日,冷空氣如約而至,只是不夠“兇狠”。這次降溫,濟南最多也就是掉下來3℃;按照氣象學標準,氣溫下降6℃之內的都屬于弱冷空氣。
冷空氣不硬氣,濟南的霾自然不發怯,暫避風頭后卷土重來。記者從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上看到,18日13點濟南的空氣質量達到嚴重污染,之后污染指數開始下滑,到18日20點“氣質”擺脫污染等級變成了“良”。一直到19日早上9點,濟南的空氣質量都維持在這一水平。
也就是說,在這次冷空氣影響下,濟南的“氣質”一共好了13個小時。19日10點,省城空氣質量變為輕度污染,12點升級為中度污染。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24日之前,華北南部、黃淮中西部、江漢等地將出現輕度霾,局地有中度霾,25日起一股較強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北方大部地區。看來,濟南想擺脫這場“霾劫”,還得等到25日之后。(生活日報 記者趙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