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淘寶村成規模復制

  “上網購物比趕大集方便多了。”家住濟南濟陽縣曲堤鎮的老張談到“雙11”心里樂開了花。“我趕大集從來都是費盡了唇舌還價,現在網購可方便多了,電腦上價格都很透明,還有很多紅包和返利,價格比大集上的還便宜。”

  老張今年60多歲,自從孫子教會了他用網購之后,他的很多商品都從網上購買。“雙11”這樣的網購大日子,老張這樣的“老網購”自然也不會放過。隨著農村電商的興起,山東的淘寶村還出現了“村帶村”的現象。

  山東省博興縣灣頭村原本就是一個淘寶村,這幾年很多村開始效仿灣頭村的做法,如今以灣頭村為中心又發展了5個淘寶村,現在灣頭村是由原來傳統的手工編制村轉變成一個商品集散地了。

  據悉,今年以來,山東加快農村電商發展,通過與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合作,建立起縣級服務中心和村級服務站。今年7月,山東省政府與阿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目前山東淘寶村數量已達45個,“村淘”已覆蓋山東12個縣360個村。根據淘寶的統計,今年山東淘寶村購買力前10名中,有5個是日照市莒縣的。

  線下中小商超苦不堪言

  “雙11”的狂歡之際,線下實體商戶又到了望洋興嘆的時候。全民狂歡的背后,恐怕是幾多歡喜幾多愁。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曾提到,“每6%的商品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就會導致線下實體店的利潤下降50%”。2011年以來,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快速上升,2014年躍升至10.72%。

  那么在電商平臺上開設網店能否拯救線下實體店呢?有資料顯示,近幾年電商平臺上網店賺錢的占比一降再降,從18%到9%再到6%。

  電商沖擊,讓不少實體店不得不改變盲目追求大的商業模式,轉而走輕資產運營的路子。濟南和諧廣場一位市場業內人士說,越來越多的商場放棄所有權,轉而投入經營和服務,并做到極致。

  該人士說,這迫使商場越來越重視拉近與消費者距離。比如在陳列設置,活動邀請,都會優先考慮消費者感受。讓商場成為一種文化,而不是簡單的經營場所,從而把消費者吸引過來,該人士說。

  (齊魯壹點 記者 陳瑋 任磊磊 王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