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個電器如果不能上網,我認為就等于零。”海爾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在2014年海爾年會上的講話,吹響了這家傳統家電制造企業互聯網化轉型的集結號。

  “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海爾的“三化”改革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了2014年中國制造業轉型的首例大事件。

  當下,不論是蘇寧的“云商模式”轉型,長虹的“家庭互聯網”轉型抑或是華為的“創新基因”改造等,都是在技術變革、行業演進的大背景下的積極應對之道。正如凱文·凱利所說:“在這場互聯網革命中,傳統制造企業必須敢于走下巔峰,進入谷底,尋找重生的路徑。” 它可能意味著風險、失敗、死亡……但卻是必須選擇的路徑。“只有退化至與眾不同,企業才能獲得新生。”

  從本期開始,《中國經營報》將持續關注在轉型中積極求索的公司,研究在技術變革下的企業創新之道。我們希望與企業一同創新共進,在思考中尋求重生的機會。

  一封郵件引發了一場行業“爭端”。

  “海爾來信,她不和雜志硬廣做朋友了。”2014年1月21日,《南都娛樂周刊》總編輯陳朝華發出微博,并貼出一張海爾的郵件截圖。郵件稱“由于我集團戰略調整,海爾及卡薩帝品牌雜志硬廣廣告媒體業務不再發生。”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媒體圈引起軒然大波。進而引發一些媒體的對抗性交峰。“海爾是什么廣告都不投嗎?雜志占不了多少份額”“建議把‘不投雜志’作為海爾微信頭像”……

  隨即,海爾集團官方即在微信中回復:“這里存在誤解,海爾不是停止雜志硬廣轉投新媒體。而是停止傳統的單向傳播的投放,轉型多對多即時優化的交互。”

  而所謂的“多對多即時優化的交互”,據《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海爾內部了解,即指從2013年以來,海爾啟動的一場“互聯網化”的系統變革,而“零硬廣”僅僅是海爾體系改造的一種表現而已。

  無交互,不海爾。海爾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稱:“在海爾,無價值交互平臺的交易都不應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