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媒體的馬拉松傳播網絡
在馬拉松賽事的傳播大軍中,央視一直都充當排頭兵的角色。從平臺上來看,央視無論從受眾范圍、技術實力還是主持人、嘉賓資源都優勢明顯。但是作為電視媒體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在收看場所上基本鎖定家里,對賽事預告的依賴性比較大,媒體的競爭與垂直分化造成了觀眾因趣味、喜好嚴重分流,觀看環境的變化導致賽事收視率很難再有大的提升。作為路跑項目,像央視這種國家級媒體會把基調設定得更為正式,關注點單一,畫面缺乏層次感。對于這樣一個全民參與的賽事,很難對觀眾產生持續性的吸引力。
而從直觀的收視數據來看,央視每年的馬拉松賽事轉播在20場左右,平均收視率僅為0.17%,收視最低的馬拉松賽事甚至不到0.1%,甚至不及足球、籃球賽事收視的十分之一,可見通過電視收看馬拉松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樂視體育近年來也開始發力馬拉松賽事,并嘗試自辦賽事。2015年的ShakeRun借鑒了美國最受歡迎的搖滾跑運動,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明星互動、夜跑、音樂秀等環節,頗具看點。但是受限自身基礎,樂視所參與的直播仍然無法體系化,對賽道、賽事沒有解說,在用戶層面的影響力不足。而且樂視作為單一的播放平臺,缺少其他形式上的補充,效果僅僅能體現在賽事傳播上,無法讓賽事產生的優質內容沉淀。此外自身社交功能的匱乏也無法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太原馬拉松賽事,樂視提出顛覆馬拉松直播模式,關注業余選手,這個想法和思路本來是可以深入展開成為一大亮點,但最終執行上卻力有未逮,只是把鏡頭轉向了業余選手,平臺的內容機制仍然沒有建立,但仍能看到發展空間很大。
馬拉松混搭真人秀,新浪體育“城會玩”
作為互聯網體育媒體的代表,新浪體育在業內的影響力有目共睹。專業的內容、資深的報道團隊以及強大的用戶基礎都是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而針對之前傳統印象中“專業枯燥”的馬拉松賽事,新浪在前不久的鳥巢馬拉松和今天的舟山馬拉松都玩起了真人秀直播模式。
何為馬拉松真人秀?它完全將直播深化為賽前、賽中、賽后三個時段,賽前挖掘跑者故事、制作跑者故事宣傳片等內容提升賽事亮點,從微觀角度放大賽事影響,起到對跑者精神的傳遞。更利用賽前城市風光采集,讓賽事亮點內容更多呈現,從而讓主辦城市更多角度呈現,起到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賽中,真人秀模式突出抓取動感場面,感動跑者的一幕,讓賽事通過真人秀展示其更具魅力和人情味一面。而賽后通過對普通跑者的紀錄,深刻詮釋跑者精神,并以名人、明星的視頻采訪,讓賽事更具二次傳播性,增加賽事黏性。
在傳統的直播模式中,媒體只是作為幕后的傳播者存在,這樣只是單純的展示了自己的媒介屬性。而真人秀的直播模式讓媒體在傳播內容之余還可以創造內容,讓賽事參與者切身感受到自己是比賽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與運動員與媒體的互動,讓賽事與媒體傳播的結合上升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