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其中“工匠精神”及其蘊含的深意,在兩會期間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浪潮“高端容錯計算機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天梭K1),在201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不僅讓中國的關鍵數據可以跑在自主平臺上,也讓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3個有能力研制32路高端計算機的國家。像這樣突破自我、讓中國IT走在世界前列的案例,在浪潮還有很多。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后,都有同一種文化在起作用。”3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在接受大眾網記者專訪時說,在浪潮的研發大樓,會經常看到研發人員徹夜攻關的場景,累了便在身邊的一張躺椅上休息一會,然后再接著干。這些躺椅不是個別人有,而是每人一把,被研發人員稱為“加班神器”。浪潮把這種現象稱為“躺椅文化”。
在孫丕恕看來,這是浪潮創新的一把“秘鑰”——斗志,這是挑戰自我、超越極限的精神,是永不服輸的信念。也正是這種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研發人員過得體面的同時,擁有比同行業人員更高的成就感和獲得感,讓浪潮引起世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