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研學旅行。將研學旅行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科學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素質教育范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內容,組織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研學旅行活動。開展研學旅行基地創建活動,完善提升“游學山東”“藍色游學”“紅色游學”“國學之道”等研學品牌。到2020年,全省形成3-5個研學旅游目的地,各設區市至少建成1個特色突出、功能完備的研學旅行基地。

  7。養老養生旅游。開發高端健康體檢、醫學美容、養生護理、醫療保健等健康旅游項目。依托中醫藥醫療機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養生保健產品生產企業、中華養生老字號名店等,打造醫療養生度假基地中心和太極養生研修中心。構建蓬萊閣-昆崳山-嶗山-五蓮山中醫藥、太極拳與道仙養生文化體驗帶。到2020年,全省建設50家省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

  8。體育健身旅游。圍繞運動體驗、運動休閑度假和重大賽事觀戰,豐富體育旅游線路和產品。培育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中國水上運動會、東營和煙臺海陽國際馬拉松賽、泰山國際登山節、威海鐵人三項賽、萊蕪國際航空節、日照中國海釣節、仙境海岸自行車騎行濱海賽等體育休閑賽事品牌,支持具備條件的城市爭辦世界休閑體育大會。

  9。文化旅游。依托好客山東賀年會以及各地特色民俗等,打造山東文化旅游精品節事活動,培育“節日山東”品牌。實施“非遺進景區”工程,支持傳統戲劇曲藝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開展文化民俗旅游演藝活動。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重點旅游景區及旅游城市合作,利用各地人文風俗、歷史傳說、民間曲藝、文物古跡等文化資源,打造全國知名的旅游演藝項目。開發圣人、名人文化,規劃建設一批歷史文化名人文化園區項目。到2020年,建設國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5家。

  10。節會旅游。推動展、節、會、演創新融合。重點推進濟南、青島兩大會展城市建設。提升節會水平,打造知名節會品牌。鼓勵有條件的市運用市場手段以購物節、旅游節、影視節、動漫節、時裝周等為載體,爭取更多國家級、國際性知名會展落戶山東。到2020年,培育10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展會品牌。

  (三)延伸全域旅游產業鏈條。

  1。開發工業旅游產品。引導社會資本利用工業企業老廠房、舊設備等遺存、遺產開發文化展示和體驗產品。發揮青島啤酒博物館、煙臺張裕博物館、東阿阿膠養生苑等的示范作用,引導各類工業企業主動引入旅游元素,依托生產線、流水線、制造工藝流程等,策劃包裝工業旅游參觀線路,發展文創經濟和休閑體驗項目,打造特色工業旅游示范園區。鼓勵房地產庫存住宅改造為分時度假等產品,滿足度假游客的需求。

  2。壯大旅游裝備制造業。編制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游艇、房車、小飛機、游樂設施、垂釣釣具、戶外休閑、休閑體育裝備等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培育集研發、生產、展示、銷售于一體的旅游休閑裝備產業基地或產業園區。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深化與國外先進旅游裝備制造企業的合資合作,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到2017年,全省旅游裝備制造業企業達到60家。

  3。豐富旅游商品供給。深化產學研結合,鼓勵支持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發生產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大老字號名優產品開發力度,引導企業研發高質量的工業旅游商品。組織山東省新品牌評選暨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系列活動和“山東100”旅游商品巡展等活動,開展購物旅游示范區(城市、鎮、村)創建工作。利用中韓自貿區政策,支持我省重點旅游城市、主要交通口岸、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高速服務區等開設免稅旅游商品專區、專柜,將旅游金牌購物店、旅游購物街區納入旅游購物退稅點。到2020年,全省旅游購物消費超過2000億元。

  (四)提升旅游公共服務。

  1。深化旅游廁所革命。強化旅游廁所建設,以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城市商業街、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高速公路服務區、國道以及重要省道、交通集散點、旅游餐館、旅游娛樂場所及加油站、300平方米以上超市商場等為重點,提高廁所管理服務水平。將旅游廁所建設管理納入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等創建活動,鼓勵單位廁所向公眾開放。在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示范點、星級旅游飯店、旅游休閑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單位創建中,實行旅游廁所一票否決制。

  2。完善旅游交通服務。將旅游交通納入綜合交通體系統籌規劃,滿足游客出行方式多元化需求。暢通跨區域旅游路線和通道,加快機場、車站、碼頭與主要景區公路交通的無縫對接,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實現零換乘,加強在公路兩側綠化以及驛站、營地等設施建設,構建風景廊道和自駕游產品。深入推進旅游交通標識體系建設,2016年完成高速公路、國道、省道4A級以上景區引導標識設置工作,實現交通主干道3A級以上景區道路引導標識全覆蓋。

  3。加快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咨詢中心。依托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和道路客運站點加強游客集散中心建設,加快市、縣(市、區)交通樞紐、中心商業區、旅游街區(步行街)及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游區等旅游咨詢中心建設,完善旅游集散、咨詢、投訴、產品展示等功能。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加強老年人和殘疾人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旅游交通救援體系。到2018年,各重點旅游城市至少建成1-2處游客集散中心,實現全省重點旅游城市、旅游景區、旅游街區旅游咨詢服務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