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進“旅游+互聯網”。建設好客山東旅游產業網,打造集信息咨詢、產品展銷、在線預定、招商引資、行業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網絡平臺。開發線上線下融合的旅游產品應用程序(APP)。加強全省旅游產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探索建立集信息、集散、調度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旅游服務平臺,實現旅游與公安、交通、商務、氣象等數據信息的共享,引導游客合理選擇線路和出行時間。建設一批智慧旅游景區、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鄉村。以培育本土化在線旅游企業為戰略重點,深化與大型網絡營銷平臺、在線旅行商合作,支持在線度假租賃、旅游網絡購物、在線旅游租車平臺發展。到2020年,全省4A級以上景區實現免費WIFI、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等全覆蓋。
(五)塑造旅游良好環境。
1。加強環境綜合整治。綜合整治機場、車站、碼頭、重要商業區等旅游集散地衛生環境,逐步解決城鄉部分地區衛生狀況差、小商小販亂設攤點、出租車(三輪車、自行車)亂停放以及亂涂亂畫、隨意張貼廣告等問題。開展旅游飯店、餐館衛生整治工作。深入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嚴厲打擊各類旅游違法違規行為,重點處理和曝光一批不合理低價、強迫購物、坑蒙拐騙等嚴重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典型案件。落實屬地管理原則,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生產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確保旅游安全。
2。強化窗口服務意識。加強旅游從業人員文明禮儀和職業道德教育。推行文明待客行為規范,引導旅游經營人員講誠信、重信譽,依法經營、規范經營、文明經營,全面落實“好客山東”服務標準,以游客為中心推進標準化、細微化、個性化服務,全面提升游客滿意度。推行導游領隊引導文明旅游規范,強化導游領隊引導游客文明旅游職責。廣泛動員行業組織、涉旅企業、社會公眾以及政府機關、服務窗口單位,不斷提升全省文明好客服務意識。暢通志愿服務渠道,倡導和鼓勵旅游從業人員、熱心旅游事業和公益活動的人士積極參與旅游志愿服務活動。
3。弘揚文明旅游風尚。推行文明旅游行為規范,引導全社會文明出游,自覺愛護旅游服務設施,遵守旅游公共秩序。將“好客山東”納入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范疇,實施“好客山東”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家庭“四進”工程。開展文明使者、美德游客、最美導游、最美領隊、文明旅游先進單位評選活動,爭做“山東好人”。建立游客“黑名單”制度,加強對不文明行為的監管約束。
三、完善政策措施
(一)擴大旅游對外開放。推動濟南、青島、煙臺、威海等城市落實境外游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爭取在條件成熟的航空、水運口岸設立進、出境免稅店。鼓勵旅行商開發旅游包機業務。充分利用國家跨境雙邊互動交流活動,拓展日韓、歐美、東南亞、港澳臺以及俄羅斯、印度等重點客源市場。支持濟南、青島、煙臺、威海等市創新出入境旅游管理方式,在游客出入境比較集中的口岸實施“一站式”通關模式,設置團隊游客綠色通道。實施山東旅游專家計劃,加強與重點客源地大旅行商、媒體合作。打造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旅游交流營銷推介活動,作為全省對外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統籌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方面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和項目建設。農業、林業、水利、海洋漁業、民政、文化等部門涉農資金,找準結合點積極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省區域戰略推進專項資金,要繼續支持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濟南、青島新增加密國際和洲際航班航線。研究制定旅游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出資融資方案,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政策性銀行貸款用于支持全省重點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咨詢服務中心、旅游購物中心、旅游廁所、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完善入境旅游、旅游新業態、旅游改革創新示范區、廁所建設和營銷獎勵補貼政策,培育新產品新業態引領大眾新消費,支持發展旅游裝備制造業,對新增世界遺產地、5A級旅游景區、國家旅游改革創新先行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全國百強旅行社、全國旅游20強單位、旅游新業態示范項目、中國旅游產業杰出貢獻獎和國家級旅游商品大賽金獎獲獎單位等給予一次性獎勵。
(三)落實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旅游企業減稅政策和服務業小微企業、創新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從2016年5月1日起,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旅游產業,將企業新增不動產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2017年12月31日前,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微旅游企業,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及以下的小型微利旅游企業,其所得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并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旅游小微企業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文化事業建設費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