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農村轉移人口仍存在進城落戶意愿不強、就業狀況不佳、購房難、享受社會福利狀況相對差及中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總體偏弱,對農村轉移人口吸引力不夠等問題。

  26日下午,省政協召開促進農村轉移人口更快更好融入城市協商會,據測算,濟南購房落戶的門檻若從90平方米降低到60平方米,將會增加40萬—50萬達到落戶標準的人員。

  [話題1] 城鄉雙向流通城鎮人口在農村長期定居,建議可買農村宅基地

  日前,省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針對我省農村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方面進行調研,并形成情況報告。其中,建議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標準,逐步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財產權和收益分配權與戶籍變動脫鉤,解除農村人口到城市落戶的后顧之憂。

  建議還提出,推進城鄉要求雙向流通,消除城鎮人口向農村流動的障礙,試點放開城鎮人口向農村流動渠道,探索有條件地向在農村長期定居和就業的城鎮人口開放農村宅基地市場。加強農村轉移人口的勞動權益保障,完善社會保險轉移接續辦法。

  [話題2] 城市落戶放開濟南購房落戶門檻若低至60㎡,可最多增50萬人

  變身城里人,戶籍身份轉換一直備受關注。為此,省政協在調研報告中建議放寬集體戶設立條件,允許機關、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保障性住房小區等設立集體戶。目前,山東已率先實現社區集體戶。

  “但從設立上來說,集體戶和家庭戶相對立,所以集體戶下不能設立家庭戶。”省公安廳治安總隊副總隊長陳愛國說。不少與會人員建議降低城市落戶標準,暢通轉移人口落戶渠道。據介紹,以濟南90平方米的購房落戶條件為例,如果門檻降低為60平方米,將會增加四五十萬達到落戶標準的人口。在青島,這種落戶標準的降低或將增加更多符合條件的“外來人”。但也有政協委員提出,城市不能盲目全開放落戶政策,要考慮城市承載力等,大城市還是應該實行積分制。

  來源: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