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歷時一年多的掛職已經結束,但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張慶竹選擇留在市環境研究院繼續掛職擔任副院長,為提升濟南“氣質”努力。去年4月,張慶竹和她的11名同事奔赴濟南相應的園區和市屬環保科研單位掛職,這也是濟南首次集中從山大選派科技人才來掛職。如今,這一批掛職已圓滿結束,新的掛職也拉開了帷幕。16日,山東大學科技副職座談會召開,16位來自山大的專家教授將在8月底前奔赴各自的掛職崗位。他們中,既有張慶竹這樣的“老熟人”,也有不少“新面孔”。

  掛職人數:16人

  掛職人員:基本都具有博士學位和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

  掛職單位:縣區園區和市屬環保科研單位

  掛職職務:科技副職

  掛職時間:原則上8月底前到位

  掛職期間:接收單位將每月給予2000元的生活補貼等

  16人中既有“新面孔”也有“老熟人”

  去年4月,濟南首次集中從山大選派科技人才來濟掛職。“一年來,這12位科技副職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在推進政產學研合作、推動園區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丁林橋說,基于此,今年4月以來,濟南認真總結第一批山東大學科技副職選派工作,啟動了第二批選派。

  因為掛職園區和單位新增了4個,濟南第二次集中從山大選派科技副職,掛職人員的數量也增加到了16人。此次,這16人將前往縣區園區和市屬環保科研單位掛任科技副職,如山東大學信息學院教授盧景琦將掛職任山東硅谷產業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歷下區山大路科技商務區管委會副主任,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劉春光將掛職任市中區大學科技園服務中心副主任。據悉,這16位科技副職原則上8月底前就得奔赴各自的掛職崗位、盡快進入“角色”。

  據介紹,第二批選派的這16位科技副職,基本都具有博士學位和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學歷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到基層干事創業的意愿也很強。對于各承接單位來說,這些“科技大咖”們是難得的“顧問”和“高參”。

  在這16位來掛職的“科技大咖”中,既有首次來濟掛職的“新面孔”,也有不少“老熟人”。去年4月,濟南在從山大選派12位科技人才來濟掛職時,特意選派了兩位環境領域的科技人才,為濟南治霾支招、獻策,這兩位環境領域的科技人才分別是張慶竹和山大環境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薛麗坤。如今,兩人已雙雙留任,繼續分別掛職市環境研究院副院長和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參與濟南大氣污染治理、防霾治霾、空氣質量改善等工作。除了這兩人,在第二批科技副職中,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副教授徐幫樹、山東大學信息學院教授盧景琦等4人也選擇了繼續掛職。

  掛職期間每月將獲2000元生活補貼

  據介紹,這16位“科技大咖”到崗后,將要依托所在學院和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后盾,幫助園區集聚創新要素、激活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搭建起一批科技平臺、轉化一批科技項目,同時,將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服務和指導,幫助企業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轉化新成果,并且,還將在招才引智上發揮作用,積極幫助園區吸引和集聚一批“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創新型、領軍型人才。

  按照《濟南市科技副職掛職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在科技副職掛職期間,接收單位將每月給予2000元的生活補貼,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也將為科技副職們辦理一次性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而且,在科技副職掛職期滿后,考核結果為優秀、合格等次的,市財政將一次性分別給予3萬元、2萬元生活補貼。另外,市、縣區兩級也將分別設立科技副職工作專項經費,為科技副職開展工作提供經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