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青島日報官位推送的《王清憲:濟南正鉚足勁沖刺一萬億GDP大關,我們要有緊迫感啊!》刷爆朋友圈,文章中,引用了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的兩句話——

  “濟南干部這兩年來在雙招雙引、項目落地方面的狀態和成效,的確值得青島干部學習!”“濟南正鉚足勁沖刺一萬億GDP大關,我們要有緊迫感啊!”

  青島的對標城市是深圳,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青島主政者提出,青島要向濟南學習?

  濟青競速:兩個人跑,總比一個人跑要快

  2019年一季度,除了經濟總量,濟南在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投增速、資金總量(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服務業占比等幾個重要指標上已經超越了青島。  

  2019年經濟半年報即將出爐,對于濟青兩地而言,這又是一次PK。

  濟青之間這種學習和對比不是頭一次。

  2016年4月,濟南召開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會時,時任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曾用“實際到賬外資”這項數據對比濟青。王文濤說,濟南全年到賬外資不如青島一個黃島區。

  2015年底,濟南成立投資促進局,截至今年5月,濟南市累計落戶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達74家。2018年,濟南在利用外資額上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這一次青島學濟南,王清憲點出兩點:招商引資、項目落地。

  “一個地方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有好的經濟結構,而好的經濟結構既要靠存量優化,更要靠增量引進。存量的提升是漸進性的而不是變革性的,擴大增量更具有決定性和導向性。”這句話,是時任杭州市長徐立毅在一次招商引資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點出了招商引資在區域經濟轉型期的重要作用。

  現在,全國各地都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當作贏得新一輪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舉。6月21日正和島在青島舉行年會, 王清憲到場發言,當著全國2000多位企業家表態:青島建立了領導干部為“雙招雙引”站臺制度,不管國企還是民企,只要企業有需要,領導干部就要出面站臺,需要哪一級出面就哪一級出面。

  2018年度,山東省雙招雙引考核中,濟南和青島同拿了一等。

  但是,如果在落地執行這一環節上掉鏈子,簽再多合作協議也是一紙空文。

  最近,青島干部開赴深圳進行為期3個月培訓兼實訓,參與進深圳城市運行的“毛細血管”,就是要把深圳經驗做法真正學到手、拿回家。

  為切實推進項目落地生根,濟南市成立重大招商項目落地推進小組,根據項目需求,由相關市領導、市直部門、區縣、市屬平臺等,共同協調解決項目落地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市級領導包掛推進重點招商項目制度。對列為市級重點項目的,每月匯總提報,明確各項目責任主體。

  一座鉚足了勁干的城市,讓人刮目相看。

  今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濟南市與央企合作對接會上,談及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的“拼勁”,洪泰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盛希泰說,市委書記本身就應該是企業家,沒有企業家精神,是不可能成事的。前段時間有個段子說“996”,感覺王忠林書記不僅是“996”,也不僅僅是“007”,他除了睡覺的時間,基本上是18X18X7。跟他的交往基本上是晚上11點鐘以后電話微信交往,早上起來后又繼續微信電話。

  “996”本來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常態,現在成了山東官場的新常態。在青島,15個戰略攻勢答辯會舉行了10場,場場在晚間舉行,場場開到晚上12點。

  新舊動能轉換下各級政府臨的巨大壓力。今年一季度,青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規模以上工業涉及的36個行業中,19個行業實現正增長,行業增長面為52.8%。如果把工業視為實體經濟核心,全國水平6.5%,青島的確需要警惕了。這一數據也提醒青島,對面臨的經濟增長壓力要有一個清醒認識。

  巨大的壓力,也把官員干事創業的的潛能激發出來。對比濟青兩地的招商路線圖,多有重疊,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于高端資源爭奪的激烈程度。

  齊魯晚報記者注意到,進入6月,濟青兩地在國內雙招雙引頻頻拿下大項目后,開始馬不停蹄赴海外“雙招雙引”。前后相差半個月,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和濟南市市長孫述濤拜訪了同一個國家、有“全球第二硅谷”之稱的以色列。

  6月2日到4日,王清憲率青島代表團訪問以色列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在特拉維夫,王清憲拜訪了以色列國民銀行,量子態品保養集團,以色列綜合航運,舉辦了青島-中以科技創新園合作交流會。

6月13日—20日,孫述濤率隊赴芬蘭、以色列訪問。6月13日—20日,孫述濤率隊赴芬蘭、以色列訪問。

  在特拉維夫,孫述濤和以色列規模最大的大學特拉維夫大學和國家濟南超算中心共建“特拉維夫濟南計算醫學中心”,打造一個濟南—以色列科技成果轉化高端平臺。孫述濤帶隊的訪問團更偏向于高端醫療間的國際合作項目。

  這樣的招商“擂臺賽”,講的就是精準、速度。

  處在空籠期陣痛的山東,誰在動能轉換上越自覺,誰的工作就越到位,誰就能縮短陣痛時間,獲得領先一步的優勢。

  但就像青島當地自媒體在評價濟青這場PK時寫到,“兩個人跑,總比一個人跑,要快”。

  這兩座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互為“鯰魚”,更能激發山東內部的活力。比學趕超的氛圍也倒逼山東每座城市拼命尋找適合自己路子的“雙招雙引”。哪怕對標同一城市,所學所用也不同。但不管怎么學,一定是學了“面子”更要學“里子”,一定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戰略定位破局,都市圈時代的濟南紅利

  一季度濟南市的經濟數據相當亮眼: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39.1億元,同比增長7.5%,居全省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居全省第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居全省第一,社消零售總額增長8.9%,居全省第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3%,居全省第3。截至目前,新開工重大項目78個,占全省的12.4%,居全省首位。

  這一系列成績,是在濟南戰略定位破局的背景下取得的。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濟南明確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山東未來的發展亟需一個以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崛起帶動,促進全省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因此,建議支持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濟南處于京津冀協同,長三角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交會結合部。這樣一個區位,是承接兩大城市群的溢出效益,還是陷落在兩大城市群包圍中?這要看濟南如何謀局和作為。

  今年4月,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透露,長三角區域內將誕生新的自貿區。呼聲最高的是江蘇,按照大多數省份的套路,一旦設立自貿區,一般分為三個片區。除南京、蘇州外,徐州是第三片區呼聲比較高的城市。區位優勢極佳的徐州一旦被選中,對濟寧、臨沂等地以及豫東、蘇北、皖北的輻射力將極大地增強。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容,就是城市群+都市圈,通過中心城市建立城市群,發展出真正的都市圈。誰是推動山東中西部發展突破點?濟南在山東發展全局中的戰略意義,決定了山東必須要有一個強省會,關鍵時刻撐起山東的龍頭。

  去年,中央巡視組對江蘇和山東都提出了同樣一個意見,就是“省會城市功能作用發揮不大”。做大做強濟南,已經是一個中央和山東省高度重視的命題。

  打破均衡發展模式,過度到強省會時代。進入2019年中國行政區劃調整第一炮打響,萊蕪宣布并入濟南,濟南總面積從8177平方公里增加到10244平方公里,濟南獲得的這一重大“政策紅包”透露出強烈信號。

  2018年10月31日,中紀委官網公布了山東省關于巡視整改的情況通報,在涉及提高濟南省會城市首位度的內容中,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被重點點名。

  山東要孵化醫養健康這個萬億級產業的標志性重大工程,這個山東省政府主導項目能落戶濟南,并且在這個平臺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級資源,這是省會城市的資源稟賦使然。但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最終建成什么樣子,取決于現在正在干的人把它干成什么樣子。

  當孫述濤在以色列和全球十大頂尖醫療機構之一、以色列舍巴醫療中心的首席執行官會談,和以色列最大私立醫療機構之一的阿蘇塔醫院負責人會談,達成國際合作時,在青島,由青島無償提供建設配套用地1000畝的康復大學(籌)揭牌,省委書記劉家義親自站臺,王清憲親自出任康復大學(籌)領導小組組長。

  康復大學落戶青島不僅僅是讓青島增加一所大學,更重要的是依托康復大學這個平臺,將拉動青島康復產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青島定下目標,力爭到2022年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1700億元,成為青島重要支柱產業。

  當一座城市自信滿滿向前沖時,別人看你的眼光也不一樣。現在,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打在濟南身上最顯著標簽,不再是“首位度最低省會城市”,而是“GDP萬億俱樂部最強后備軍”。

  有了“積極爭取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戰略支點,濟南的機會來了。今年3月底公示的濟南城市最新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年)中,濟萊區劃調整后,要形成新的“1+6”濟南都市圈。在這個1+6都市圈,濟南終于有了濟寧這個強地級市的支撐,有了強大的經濟腹地;到2035年,濟南市常駐人口要達到1350萬。

  從“大明湖時代”到“黃河時代”,濟南城市發展空間的破局,也意味著山東的戰略破局——山東終于走出均衡發展的思維時代,邁向都市圈時代。

  誰給濟南發展前景背書?物流產業“第一陣營”屯兵濟南

  傳化智聯就是一家“提前北跨”的企業,這家國內物流頭部企業,2015年在濟南天橋區桑梓店布局公路港。這一片區如今正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核心區。

  “濟南產業優勢很大,只是很多是像現代物流這樣針對B端的,就像隱藏在海平面下冰山,不顯山露水,不為社會了解。”傳化智聯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總經理顏正華透露,今年3月,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平臺營業額單月突破5億,直追傳化智聯的全國業績冠軍成都傳化公路港!

  成都在國家物流樞紐中的戰略地位非常突出,這個中國西南大通道樞紐城市,輻射能力直通東南亞昆曼大通道。顏正華說,這個單月突破數據,顯示了濟南發展現代物流的巨大潛力,濟南的實力來自于整個山東雄厚的工業基礎。

  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數據顯示,2017年下半年,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平臺營業額達到10億;2018年25億,今年1-5月達到14億元,預計未來3年會提升到70億—100億。

  社會物流屬于生產性服務業。傳化公路港的貨物絕大多數來自于制造業生產的工業機械、電器、儀器、儀表。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物流數據更能真實地反映區域經濟運行情況。顏正華說,濟南是典型的物流中轉樞紐。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運費金額增速2018年以來持續飆升,釋放出一個信號,就是濟南乃至山東的制造業這一“存量經濟”在持續優化,實體經濟轉的型升級已經傳導到供應鏈物流這一環節。

  傳化網“中國物流大腦”上顯示的全國干線物流實時運行x情況。在傳化智聯的全國布局中,濟南公路港是十大樞紐之一。

  在桑梓店,如今還有巴夫洛等物流頭部企業正在集結。今年以來,菜鳥、豐樹、普洛斯、京東、韻達的物流項目集中在濟南開工。傳化智聯在濟南布局的公路港項目,是山東最大的公路港,也是傳化智聯在全國布局的十大樞紐之一,一期投入達30億。

  這些嗅覺敏銳的中國物流企業“第一陣營”屯兵濟南,正是對濟南發展前景的背書。

  現代物流業是濟南要發展的十大千億產業之一。濟南的目標是,到2020年社會物流總額達3.5萬億,營收過億企業50家。

  4月2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一條信息,今年國家將確定首批15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市場第一反應是,新一輪城市競爭開始了!誰將登上這15城大名單?

  顏正華說,現代物流業匯集了大量的資金流、物流、商流、人流、信息流,理所當然會成為區域競爭的橋頭堡。

  截至2019年4月末,濟南匯集資金總量1.87萬億,接近寧波和長沙,距強二線城市2萬億“底線”更近了些。今年一季度,濟南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60.6%,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現代服務業在地區經濟結構中的比重會越來越高。

  去年,就濟南國際內陸港的建設,濟南市有關部門組織人員去西安、鄭州考察,發現鄭州、西安兩地的很多貨源來自山東。因為在山東發貨不便捷,山東的貨源才會被鄭州、西安吸納。

  “如果濟南國際內陸港建起來了,山東企業無需到鄭州、西安發貨,企業降低了成本,關稅留在了山東。那時候,就是我們吸納別人,也是濟南現代物流發展壯大的時候了。”顏正華說,山東有大量貨源,這是一項濟南完全能掌握主動權的產業,只要下決心去做,就能做成。

  但是,濟南的物流產業從沉淀期、轉型期、成長期,到爆發期,這個周期需要5-10年,所以,要有足夠耐性和定力。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