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肘骨折打上固定,對濟南市民李女士的生活產生了不小影響,甚至只能單臂懷抱僅一歲半的兒子。原來,8月8日中午,李女士一家四口到齊魯兒童醫院給孩子看病,途經一南北向過街天橋時,遭遇兩級“奇葩”臺階,李女士毫無防備,一下子摔倒。

齊魯兒童醫院附近過街天橋,最下面兩級臺階明顯比上面的高。
看完病抱孩子過天橋
8月14日,記者來到李女士家中采訪。李女士一歲半的小兒子正躺在她懷中玩耍,孩子的目光偶爾落在母親已被固定的左臂上。
“確實挺不方便的,左胳膊不能動,只能單臂抱著孩子。”說起不久前摔傷一事,除身體仍然疼痛外,更讓李女士傷心的是,至今無人給她說法。
照顧兒子熟睡后,李女士向記者講述了事發過程。8月8日上午,一家四口來到齊魯兒童醫院給小兒子看病,“因為兒子有些疝氣,所以想著去醫院看看,當時我帶著女兒和兒子打車去的,丈夫則在后面騎著電動車。”醫院東側的南北向過街天橋,而丈夫則騎電動車先回家。
下橋時一腳踩空摔骨折
“兒子還小,我就雙手抱著他,女兒則跟在我身后,上橋的時候沒事,沒想到下橋時出事了。”李女士說,事發前,她雙手抱著兒子正常下臺階,可在離下橋還剩兩個臺階時意外發生了。“大概走到倒數第二個臺階時,突然感覺邁空了,身體向前倒去,我和兒子摔在了地上。”
李女士介紹,由于兒子趴在她左側肩膀位置,所以摔倒時她左側胳膊先著地,懷中的兒子頭部向后仰了一下,碰到了地上。
“當時我很害怕,因為孩子哭得很厲害,還以為孩子受傷了。我就沒顧得上自己劇烈疼痛的左肘。”李女士說,事發后,她趕緊讓女兒聯系剛走不久的丈夫,而她則在過路市民的攙扶下起身,好在經過安撫,兒子情緒逐漸穩定。
“兒子情緒穩定后,我看了一下過街天橋的臺階,發現最后兩個臺階明顯高于其他的,而且整個橋唯獨這兩個臺階與眾不同。”李女士說。
“我當時可沒想到會骨折。”李女士告訴記者,到家后,她便照顧兒子睡下,這時她突然發現,自己的左胳膊無法抬起。無奈,等丈夫回家后,一家四口又于8月8日下午趕到了濟南市中心醫院。
據李女士介紹,拍片及醫生診斷后,確診為左橈骨小頭骨折。
摔傷后未找到責任方
摔骨折后,李女士照顧孩子的同時,一直在家休養,“之后根據復診情況再做打算。”
不過,更令李女士擔心的是,雖然事發時兒子只是哭鬧,身體未出現什么反應,可8月8日晚,1歲半的兒子突然吐了,“9日、10日孩子又吐了好幾次,我就覺得不太對勁了。”李女士稱,8月10日她帶著兒子又去齊魯兒童醫院,幸好檢查后孩子并無大礙,頭部未見異常。
“摔倒后,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么這座天橋其他臺階都一樣,而且坡度緩、高度低,單單最后兩個臺階修得這么奇葩,比其他的高?所以我就想要個說法,為什么一個過街天橋臺階還要修成兩個樣子?為什么事發后無人答復?醫藥費能賠就賠,但千萬別讓其他人再因此受傷了。”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向相關部門反映,但至今沒找到過街天橋的責任方。
市民:臺階設計不合理反映多次未解決
8月14日下午,在齊魯兒童醫院東側的過街天橋上,記者看到了李女士所說的“奇葩”臺階。
“這座橋建了十多年了,建橋時就有人反映過,臺階設計不合理,但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一位市民告訴記者,最后兩個臺階要比其他臺階高出不少,有時看走眼,真的很容易邁空。而且,不少老人下橋時,遇到最后兩個臺階,都要抓著欄桿走,生怕一不小心摔倒。
“按理說,天橋南邊就是醫院,北邊是廣場,來來往往市民這么多,過街天橋應該設計得更合理,希望相關部門盡快修整。”李女士說。
部門回應:過街天橋建設方已確定
為何臺階設計不一?過街天橋由誰建設?8月14日下午,記者先后聯系了道德街街道辦事處以及槐蔭區市政工程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核查后,確定齊魯兒童醫院東側過街天橋并非街道辦和市政部門所建。不過,槐蔭市政工作人員初步核查后表示,過街天橋疑由通廣傳媒有限公司所建。
隨后,記者聯系到濟南市道路橋梁管理中心,“齊魯兒童醫院的過街天橋未移交,建設方為濟南通廣傳媒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給予明確答復。
針對李女士的遭遇及臺階設計不一等問題,14日下午,記者聯系到與濟南通廣傳媒有限公司為同一家的山東通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我會盡快向領導反映,稍后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回應。”工作人員說。
14日下午6點多,記者再次撥打山東通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電話,工作人員稱,“已將情況反映給領導,領導十分重視且正在溝通協商,由于公司有重要會議,將于8月15日給予回復。”對于李女士摔倒一事,本報將繼續進行關注。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