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接到市民袁女士求助,安全用電成了山大南路11號院44戶居民的大愁事。據了解,在居住的20多年時間內,此院發生用電事故多起,但一直無人管理。

  “失火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12月12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山大南路11號院。這個小院共44戶居民,從外圍的墻上可以看到“天羅地網”電線線路。袁女士告訴記者,“失火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我們家所有的電器全部更換過”。據了解,山大南路11號院院內,曾經在一年夏天用電高峰期就著火2次。最嚴重的一次是2016年,多家住戶的電器燒壞,袁女士家的電腦、冰箱、電視機全部燒壞。袁女士說,自己也不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現問題也沒有專業人士來給處理和指導一下安全用電。

  據悉,山大南路11號院的電費是交到甸柳莊社區,每度電6角5分,20年一直如此。住戶去交電費,卻常有跑三四趟才交上電費的情況。問及原因,同樣居住在這個院的劉女士說,“找不到辦公的人啊”。袁女士說,“我們希望把錢交到國家電網,合理交費”。

  另外,在小區內,記者看到很多電線從樓上一直扯到樓下,直接給電動車充電,并無遮擋。袁女士反映,大家都騎電動車,院內就出現了私搭亂扯電線充電的現象。小區住戶希望可以統一安裝充電樁,達到安全用電。

  用電相同,為什么只有這個小區出現安全問題

  隨后記者來到甸柳莊社區委員會,就該情況進行了了解。居委會工作人員黨先生說,“在20年的變化當中,咱們家用電器從一個普通的燈泡,增加到家里每個房間都有空調,能不燒東西嗎”。記者在現場看過小區的變壓器放置室,電路不僅通向該小區,也通向周邊小區。記者問到周邊小區用電情況時,黨先生告訴記者,“周邊從甸柳買房子的用的電都是一樣的”。既然用的電一樣,其他小區也像這個小區一樣發生這些用電問題嗎。黨先生說,“他們電線時間長了,氧化了,造成了電壓增高,部分電器就燒了。你不懂”。而關于收費標準,黨先生表示,標準是統一定的,門頭房是1塊零4分一度電,居民5毛5,外來居民原來是7毛3一度電。

  記者就此問題咨詢了歷城區供電營業廳工作人員吳先生。吳先生介紹,山大南路11號院不是供電公司的直接供電戶,他是通過其他用電戶轉供出去的,屬于轉供戶,那么在轉供的時候,有些時候比方說,用電高峰的時候,肯定先滿足自己。“對轉供出去的這些戶,拉閘限電,這種情況也很多啊,但是具體什么情況,用電負荷多大,給他多少容量,這個我們就沒法掌握了”,吳先生說。

  “我們現在就像孤兒一樣,不知道誰來管”

  據了解,山大南路11號院原本為濟南農商銀行歷下支行的員工宿舍,很多員工拿到房產證以后,出于各種原因都已經把房子賣了出去。目前,44戶中僅剩3戶為濟南農商銀行員工。該院從一開始就是用的甸柳莊的電,所以電費交到甸柳莊。

  歷城區供電營業廳吳先生告訴記者,7月份供電所就把相關的協議和方案給袁女士單位了,但是單位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把方案和協議簽字返還,所以工作就進行不下去。據袁女士反映,單位之所以沒有同意該方案,主要是資金問題,數字大概達到100萬左右。吳先生表示,一共44戶,電器部分每戶需要承擔737元,土建部分需要根據工程量進行決算,由單位承擔,“具體明細和預算額這一步還沒到呢,得等到簽完協議才給出”。

  記者來到山大南路11號院的管轄社區,即百花公園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張先生介紹,“這種小區有產權單位,產權單位要保證小區里邊‘三供’,也就是水電暖,全部改造完,都是一戶一表。改造完以后,把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然后移交給當地社區或者辦事處。”社區目前提供的服務,包括人員管理,計劃生育,勞動保障等,但是人財物還是產權單位來負責管理。

  記者聯系到農商銀行歷下支行工作人員鞏女士,鞏女士表示,“用電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比較多,而且這個小區是之前的我們單位的一個宿舍,總行具體怎么做這個事還沒有出結果,但我們一直在跟進這個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