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橋模式:走向全球一體化 憑的不止是“電”
一提“魏橋”倆字兒,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電多電便宜”。鋁電網一體化是魏橋模式的起點和“命門”。魏橋在整個濱州市形成了自己獨立電網,孤網閉環獨立運行,其自建電網的電價比國家電網便宜1/3,可以為電解鋁的生產提供充足、穩定的電力和蒸汽供應,極大地降低用電、用熱成本。早在1999年,魏橋建了2臺小機組,投產3天就被迫與電力公司解列。為了保證生產,他們買了大馬力的柴油機作為啟動電源,并下決心配套上馬自己的電網。有了安全的電力保證,魏橋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電多了,就上項目,項目多了,再發電。2002年,魏橋建成首個電解鋁生產能力為50kt/a的鋁電解廠;十幾年后的今天,魏橋已擁有1400萬噸的氧化鋁產能、621萬噸的電解鋁產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鋁業生產企業。
在鋁電網一體化模式的基礎之上,魏橋一方面向上游電力、氧化鋁延伸,另一方面向下游鋁加工暢游,打造了上下游一體化模式。1999年進入熱電領域,2001年進入鋁業領域,2005年進入氧化鋁領域,2011年進入高精鋁板帶箔、新材料領域,2014年進入采礦領域,如今已經形成了“熱電—采礦—氧化鋁—原鋁—高精鋁板帶、新材料”于一體、上下游業務配套平衡的完整產業鏈。
但魏橋的眼界和市場絕非僅局限于國內。如今魏橋提出了“全球一體化”模式,積極構筑起覆蓋全球的產業格局。
魏橋的資源來源于全世界。其在海外市場獲取鋁礦資源的力度、規模和手段令國內同行望塵莫及。我們國家的鋁土礦一直處于比較緊缺的狀態,印度尼西亞國家政府禁止礦產品出口政策實施后,包括魏橋在內的中國鋁企業鋁土礦供應都受到了影響,這就倒逼大家在全世界找資源。而魏橋早在兩年前就開始在印尼投資建設氧化鋁工廠,2013年10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尼時任總統蘇西洛共同見證了其在印尼投資項目的簽約,該項目是印尼第一家大型氧化鋁生產企業,第一條年產100萬噸的生產線將于2015年年底建成投產,第二條生產線將在2016年年底投產。如此以來就符合了印尼在本土建廠可以獲取礦石的要求。
魏橋也是中國率先在幾內亞共和國拿到了鋁土礦的企業。不但是獲取了礦權,還實現了河運、海運相結合的集多式聯運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9月25日,魏橋的合作伙伴新加坡韋立國際集團首艘裝載17.6萬噸幾內亞鋁土礦的“Winning Confidence ”(韋立信心號)輪船正式啟航,離開幾內亞開往煙臺港,并計劃在11、12月份分別裝運50萬噸和80萬噸鋁土礦。
原材料來源問題解決了,運輸問題解決了,這使魏橋完全擺脫鋁土礦資源短缺對其發展的限制。
魏橋的產品賣向全世界。其在國外開采礦石,在國內各個產業集群進行鋁產品深加工,然后將產品向國外出口。板帶箔、型材、汽車輪轂、電子產品都已經有了大量的出口。
如今魏橋在電解鋁環節從技術到成本到產量上都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鋁電網一體化、上下游一體化、全球一體化,三個一體化構成的“魏橋模式”優勢愈加凸顯,令國際上的一些老牌企業感受到了壓力。個別國外鋁企聯合要求魏橋限產、對中國鋁產品的出口要管制等等現象,或許已經說明“魏橋模式”對國際鋁行業產生了影響。魏橋不僅在國內鋁行業中獨樹一幟,并且已經在全球鋁業舞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