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2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率龐大商務團首次訪華,簽下60架空客大單,欲從中國增長分一杯羹。奧朗德此次短短37個小時的訪華,被媒體普遍形容為“旋風之旅”。芮成鋼[微博]獨家專訪奧朗德,中法貿易將取得哪些進展?
采訪中,法國總統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奧朗德稱,中國很好的控制了銀行體系,未被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波及,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對財富進行再分配。同時他還特別談到了最近外資看空中國的話題。
以下為芮成鋼獨家專訪奧朗德文字實錄:
記者:奧朗德總統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法國總統:您好,先生。
芮成鋼:我們首先想請問總統閣下,來中國訪問最想帶回巴黎的是哪些?
奧朗德:我來不是想帶回去一些合同,或者給人一種我來做生意的感覺,我來是為了顯示中法兩國之間的友誼。通過昨天一整天多方的接觸,證實了我的感覺,那就是盡管在中國有很多法國的企業,但是法國文化要比法國經濟在中國更有影響力。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習主席告訴我,當他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就曾經閱讀過福樓拜和維克多•雨果的作品。這也證明了,法國在中國政治和文化方面是具有一席之地的。
芮成鋼:我們普通的中國人一提到法國,就像我們在微博上跟大家征集問題時,收到了幾千個不同的問題,提到法國大家會想到法國的時尚,想到法國的電影,法國的藝術,法國的歷史,也會想到很多現在法國的品牌,包括法國很多的奢侈品牌,包括在中國賣的非常貴的法國的紅酒,還有人說因為現在中國人買的太多,現在法國人自己都買不起了。但是總統閣下你可能覺得希望中國人提到法國的時候,聯想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奢侈品牌,是這些藝術文化領域,還有一些其他的更重要的信息,你想傳遞給中國的電視觀眾是吧?
奧朗德:四十年前,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曾自嘲法國產品承載的法國形象。他說:奢侈品、美食、旅游等不足以構成一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一方面,他是對的,因為經濟就是制造業,就是核電站、飛機、高科技和數字產品。但在我看來,他的思考還不夠深入,我想一個國家獨有的特色也很重要,比如,精致、品質、美感,以及追求極致的產品。奢侈品不僅僅是為了一小部分人而生產的,它還是一個夢想,是人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享有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產品。而法國是兩者皆有。首先,法國擁有現代科技,比如在中國,我們參與了從核電站建設到垃圾處理的一系列項目,另外,法國有很多高科技研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法國還有高速列車,在數字領域實力也非常強大。同時,法國在農業和食品加工方面也很先進,在這個方面,我們希望跟中國未來有更多合作。法國還有香水、還有時裝。這就是法國,就是具有一種領先的能力,領先的理念、領先的產品、領先的生活方式。
芮成鋼:非常同意總統先生您剛才說的這些,看出來您對法國的經濟充滿了信心,我也想問問您,因為您這次訪問中國正好趕上很多西方的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有一些唱空,說中國經濟可能又會出現一些危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西方投資者,或者包括一些機構唱空中國,您作為一位西方大國的元首,您對當下或者是未來的中國經濟用信心嗎?
奧朗德:我不懷疑中國經濟,它在過去三十年間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是任何一個國家,或者說任何一個大國,都不曾完成的。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自然,我們就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它會持續嗎?中國奇跡還能繼續下去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你們是一個大國,有13億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還未能達到另一些人的消費水平。另外,因為你們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并進行了城鎮化建設,這為未來提供了一種發展模式。從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這能持續嗎?當然不行。你們必須投資環保節能的新興科技。
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還因為你們控制好了銀行體系,未被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波及。與此同時,因為我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對財富進行再分配,而且政府也明白,需要大力擴大內需,并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這也是為什么我鼓勵法國企業繼續在華投資。現在法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經常會問:中國是不是發展得太快了?它是不是攫取了我們的一部分經濟,損害了歐洲的就業?我不這么認為,如果一切規則都能建立在互利互助、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那就不會有風險。當一個國家成功時,總會帶來一些擔憂。一方面,這個國家會擔憂:這種發展會持續嗎?另一方面,其它國家,比如歐洲的一些國家,也會擔憂:中國會不會變得太強大?我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聯結歐洲和中國。中國需要歐洲,一個更好的、發展更快、更有信心和資本的歐洲。中國也應該成為歐洲發展的動力,它應該接受更多歐洲的產品,這能讓歐洲更加有活力。
芮成鋼:謝謝總統閣下,我們也準備了幾張照片您看一看。這第一張照片是您的一張官方照片,我在看您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張改革者的面孔,我知道當下的歐洲經濟,包括法國經濟都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我們相信您是一個改革者,您希望給您的國家帶來很多期盼已久,也是必須的改革,但是改革有時候很困難,我們在中國也說改革,我們的總理李克強先生也說,改革進入了深水區,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它觸動了利益,很多既得利益者會讓改革變得很難,您對改革理解是什么?改革有的時候也需要代價,我們采訪過的很多歐洲的領導者,因為要推進改革,推進變革,往往付出了自己政府的代價,或者是自己的支持率的代價等等,這些您的內心深處是一個什么樣的原則?
奧朗德:改革總是困難的。因為我們要改變習慣,要質疑現狀,要進行利益再分配。這肯定是困難的。但是我們要保證,這些改革是有用的。我總統任期的挑戰就在于立刻進行改革,增加競爭力、增加就業以及減少財政赤字,讓法國人重燃希望。現在的問題是,歐洲人民對于更好的生活不寄希望。在中國,人民有生活得更好的希望,因為人們知道這從哪里來。在法國,在歐洲,經歷了這么漫長的危機,人們對能否生活得更好產生了質疑。我的責任就是在法國和歐洲進行變革,讓我們重新找回增長、信心和繁榮。這里面有很多未知數,而歐洲和中國是相互連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現在你們看到,歐洲有困難,但如果這種困難長期持續、不能重新振興的話,中國的繁榮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芮成鋼:在您推行的這個改革當中,您覺得最重要的是哪些?最困難的又是哪些?
奧朗德:在法國有兩個改革很困難,第一個困難是增強法國公司的競爭力,讓它們有更好的業績,更有技術含量、更加靈活和更有保障,因為法國和歐洲有太多人失業。第二個困難是退休制度改革。壽命的延長使得我們要求人們要么推遲退休的年齡,要么領取比他們的預期少的退休金。這是一個旨在團結的改革,團結有工作的人和沒有工作的人,應該讓更多失業的人有工作;團結即將退休的和正在工作的人們。在法國,我們十分重視團結這個理念,團結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年代的人。
芮成鋼:我們再來說一說法國和德國的關系,這里準備了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是您和默克爾總理,那個時候可能您剛剛當總統的時候,媒體說你們走路的時候,你把她都擠到紅地毯外面去了。好像兩個人距離不是特別的近,但是這張你們倆感覺好像特別好,好像進入了一個甜蜜的一個蜜月期,法國和德國的關系,我們關心您和默克爾總理的關系也是因為在歐洲整個目前的形勢下,我想請教您,您覺得對歐盟來說德國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法國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有媒體說您當了總統之后,德國扮演的角色似乎更加重要了?
奧朗德:德國在很多年前就進行了改革,現在德國肯定是歐洲最繁榮的經濟體,同時,它人口比較老化,失業率比其它國家低,而且它成功地實現了公共支出和政府預算的平衡。德國受到危機的影響比其它歐洲國家要小,我跟默克爾夫人說,我們要一起來穩定歐元區。這個擁有統一貨幣的歐元區要團結。對希臘、西班牙、意大利、還有塞浦路斯,她接受了我的建議,我們達成了妥協。現在,我們要一起來為促進增長而努力,我試著說服她,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減少政府的財政赤字,特別是對那些近年來在這方面有點放任的國家。但是,這些都要有條不紊地進行,絕不能以扼殺可能出現的增長為代價。這是一個不太容易的討論,但是盡管不容易,結果總是一樣的,就像電影故事一樣,在開始的時候總是很難,但總有一個好的結局。
芮成鋼:法國和英國的關系您怎么看?因為這一段時間以來,英國方面有不少歐盟的一些負面的言論,經常制造新聞。
奧朗德:英國不在歐元區,它也不愿意加入,他們甚至想站在一邊作為一個旁觀者。這是它的選擇,它是一個主權國家,可以自己做決定。我要求英國不要阻礙歐洲前進的步伐,一體化前進的步伐。但同時,我和英國領導人在國際事務方面有非常好的關系,比如在反對恐怖主義、安全、或者在敘利亞問題上,我們不能允許敘利亞的現狀這樣持續下去,走向野蠻的暴力。所以說,我尊重英國,我也和英國領導人在國際事務上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但是在歐洲問題上,我對我們的英國朋友說,你不能一只腳站在里面,一只腳站在外面,你的兩只腳必須站在一起,否則你會摔倒的。
芮成鋼:接下來我想在跟您問一問,作為一個政治家您對于媒體的印象,西方政治家總會在媒體上成為頭版頭條的主角,而且媒體用他們的方式解讀政治家。比如說我手里的這張照片,不知道您見過沒有,這張照片在互聯網傳得很多,很多人說奧朗德總統在干嘛啊?您能給我們解釋解釋這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奧朗德:我覺得,對媒體,我們要給它自由,我們知道,和自由在一起生活很不容易。因為它有的時候會對事件,或對事件的理解帶來損害,甚至是不公正的。一張照片,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拍了下來,我的手表有的時候它會轉的,重要的是它總是準的。認為媒體的報道會妨礙行動,那是錯誤的;媒體會讓問題復雜化,有時是曲解你的行動,但是它永遠阻礙不了你的行動。人們會被媒體的報道所影響,但在一段時間之后,人們關心的是你有沒有政績,而不是報紙賣了多少,人們關注的是他們的生活水平是不是改善了、購買力是不是增加了、孩子是不是過得更好了,這是他們唯一關心的結果。
記者:我們這兩天又看到一些關于您的報道,關于法國經濟和目前政府表現的報道,說現在法國的媒體對于您這些稱呼的很多描寫非常的極端,但又有一些文章說應該給奧朗德領導的政府更多的時間,您現在覺得法國的媒體對您很多描述和報道當中有哪些誤解是最深的?哪些誤解是最不應該發生的誤解?
奧朗德:媒體是企業,他們要賣報紙,信息的價值是一種商業價值。我不怪他們。現在法國的媒體不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官方媒體,還好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有時候,我也可以抱怨他們的過分甚至是暴力,特別是有時候他們會對我采取的政策、以及對我個人,進行諷刺丑化,但是最后我都一笑了之。我從事政治生涯30年了,如果我希望傳媒能夠把我選為共和國總統的話,我到現在還在抱著報紙看呢。所以,創造歷史、制定政策、采取行動,靠的不是那些發表評論的人,而是決策者。我們要搞清楚一點,媒體有他們的任務,他們的責任就是評論,那么我的責任和我的任務就是改變我的國家。
記者:我們的這個節目名字叫《領導者》,我們每周都會采訪一位世界的某一個領導者,很多是政治領域的,但是我看到法國的媒體,包括西方媒體在描述您的時候,說您總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普通人。您在任何時候雖然當了法國總統,還總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普通人,這句話該怎么理解?
奧朗德:我在競選總統的時候曾經說過,我要成為一個普通的總統,也就是說,我要盡我所能地理解每一個法國人,像一個普通法國人一樣地去生活。我不需要特權,我不需要過得跟別人不一樣。這就是我想說的。一個普通的行為和形象。但是同時我要作一個真正的總統,法國需要一個能做決定和有行動的總統,但是又不能像過去的君主那樣,因此我是一個民主制度下的普通總統。但是現在我們處在一個非常時期,五年來歐洲一直生活在危機中,失業率超過了10%,作為一個國家元首,今天我們應該做的,就是采取一些非常的政策,盡管我們要以正常的方式來進行。換一個詞,也就是說,要用民主的方式來進行。
芮成鋼:感謝總統閣下接受我們的專訪,我們也祝您在接下來的行程內,在中國有更美好的回憶,特別是在上海。
奧朗德:訪問的第一天已經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了,第二天肯定也是一樣的。所以我以后一定會有機會再來中國的。
記者:謝謝,感謝總統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