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榕博
雅安與汶川同處“龍門山斷裂帶”,在科學家看來,從汶川到雅安,龍門山地震帶上的城市接連被摧毀,絕非偶然。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知名地質專家欒錫武表示,青藏和成都兩個板塊活躍的地區不僅是龍門山斷裂帶這300公里,從陜西隴南到云南昆明,沿線十幾個城市都位于兩個板塊之間的活躍帶上。青藏板塊與成都板塊之間的“角力”從汶川地震后從未停止。
20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分析雅安地震成因時說,汶川地震,在龍門山斷裂帶北面破開了一個100多公里的“口子”,釋放了能量,但南邊沒有釋放出來。而這次正是龍門山的南邊發生地震,是汶川地震未釋放能量的一次爆發。
欒錫武這樣描述青藏板塊與成都板塊這些年的運動:“青藏高原一直在往上走,成都板塊一直在頂著它,一個動,一個不動,兩個板塊的對立關系長期存在,這個地震活躍帶的能量也一直在積聚,積聚到一定程度時,成都板塊頂不住青藏高原板塊,它就會釋放能量,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地震。
雖然雅安地震只是汶川地震破壞強度的十分之一。但可怕的是,過一段時間,兩個板塊之間的能量會再這樣積聚,周而復始,產生新的能量和新的地震。
民間“預言帝”靠譜么 本報記者 崔巖 實習生 楊照君
4月18日19時30分,微博名為“臨沂老徐”的網友發布了一則地震預報信息,并附上了3張“地震云”的照片。
20日蘆山地震發生后,該微博引發強烈關注,短時間就被網友轉發了三萬余次。無獨有偶,菏澤網友“地震解密之祖”也早在3月26日發布了類似的“預言”微博。
不光是山東民間研究者,蘆山地震前,由民間機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建設的地震預警技術系統提前發布預警信息,實際給雅安主城區留出預警時間5秒,給成都市主城區留出預警時間28秒。
越來越多網民通過地震云把氣象與地震聯系在一起,認為能夠通過天氣、天象預判地震。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認為,到目前為止,除了事后分析之外,還沒有真正的證據證明可以通過衛星云圖來預測地震的發生。發布地震信息容易引起社會恐慌,所以專業地震預測人員不敢輕易發布預報。
“民間的預測方法畢竟缺少科學體系的支撐,很容易預測不準,還是謹慎為好。”20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欒錫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外,根據我國法律,任何個人或民間機構對外發布地震預報信息都是違法行為。
為何強震多發春季
本報濟南4月20日訊(記者 馬云云)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近些年我國發生的幾次強烈地震都發生在春季,20日,專家分析表示,有些地震可能與氣候有關,但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二者一定有對應關系。山東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孫昭民表示,歷史上有些地震與旱季有對應關系,而近年來,我國西南地區就頻繁發生春旱。
破壞力不及汶川地震
據新華社消息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周本剛表示,根據震級和計算模型初步估計,蘆山地震震中烈度大約為Ⅸ(9)度,而汶川地震震中烈度為ⅩⅠ(11)度。整體而言,蘆山地震的災情應小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
是否為汶川地震余震
綜合新華社消息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院長周榮軍20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蘆山地震為獨立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周榮軍說,與汶川地震一樣,蘆山地震同樣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但此次地震震中在汶川地震余震區以外。汶川地震震中位于龍門山斷裂帶中北段,蘆山地震在龍門山斷裂帶南西段,兩地距離較遠,可以判定,此次地震不是汶川地震余震。
然而,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杰西卡·特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盡管已過去多年,但我們認為,此次發生在同一區域的地震仍是當年汶川大地震的余震。當然隨著分析進行,也有可能得出不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