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寧4月24日訊(記者 馬輝) “先看病后付費”就診模式、貧困家庭學生營養餐計劃、萬名保健醫生進農戶、民生保障“十大體系”……兩年來,濟寧始終把辦好群眾的事情作為最大責任,2012年民生支出達到202億元、增長30.5%,占財政總支出的56%。
在濟寧,“民生菜單”在逐步變成一道道“民生大餐”,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銀”在逐年增多,群眾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攀升。“改善民生是最大責任,我們一切的工作、所有的努力,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濟寧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濟寧市委書記馬平昌說。
近年來,濟寧加大了財政向民生傾斜的力度,堅持從群眾實際需要出發辦實事好事,去年財政民生項目支出達到202億元,增長30.5%。同時,濟寧把群眾滿意作為評判工作的重要標尺,對去年縣市區和市直部門的考核,除了考核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成效,還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設立“群眾滿意獎”,對群眾滿意度考核靠前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進行表彰獎勵。這次全省電話抽樣調查,濟寧的群眾滿意度比上年提高了3.14個百分點,前移了五個位次。
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濟寧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家庭困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市縣財政共投入4517萬元,對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營養補助。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營養錢”變成“營養餐”,確保孩子們吃到口中、獲得營養。
從去年開始,濟寧從市縣鄉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選派了10152名醫務人員,由1名醫生、1名護士或其他醫務人員組成一個小組,對口聯系一個行政村,與當地鄉村醫生一起,組成保健醫生團隊,每個團隊為300-600戶農村家庭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并與至少10戶長期患病的病員家庭建立長期幫扶關系,實現了“戶戶擁有自己的家庭保健醫生,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濟寧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保健醫生與農村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90%以上,簽約家庭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