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魚龍混雜 庫存諱莫如深
“世界上很少有農產品通過手機報發布行情信息。”毛學峰指出,這是金鄉大蒜市場上存在的一種怪像。
所謂“手機報”是金鄉市場上獨有的一種叫“大蒜行情”的手機短信,它提供每日價格行情和庫存量信息,訂閱價格一般為50元/月。中國證券報記者僅在金鄉大蒜國際交易市場走訪過程中就發現了4種這樣的手機報,而在整個金鄉,類似的手機報多達十幾種。
“這么多種手機報反映了人們對大蒜信息的巨大訴求,特別是關鍵的庫存量信息。”楊桂華說,“因為供需決定大蒜價格,確切地說,是供給決定大蒜價格,而供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庫存量上。”
不過,金鄉大蒜目前到底有多少庫存一直是個不解之謎。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金鄉詢問了多位儲存商,有的說有10萬噸,有的說有20萬噸,數字懸殊。那十幾種手機報提供的信息也迥然有別,特別是庫存量的信息甚至會“打架”。用魏廣川的話說,造成這種數據差異的原因是“利益”二字。
“利益”是記者在金鄉調研期間頻繁聽到的一個詞,甚至像“利益集團”這種略顯“高端”的詞匯也經常被掛在這個小縣城的老百姓嘴邊。這里幾乎每個人都在從事或曾經從事大蒜生意,他們根據各自的利益訴求,向市場釋放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以此影響大蒜的市場價格。
“你別看大蒜儲存商之間貌似有鐵桿交情,其實彼此的利益分歧很大。”魏廣川說,“例如,有的儲存商想見好就收,但有的儲存商愿意冒更大的風險多賺錢。對于賺多賺少的想法不一,利益分歧由此產生。”
于是,每個人都在向市場釋放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導致虛假信息泛濫。“現在不是信息太少了,而是信息太多了,尤其是虛假信息太多了。”楊桂華說。正是這種虛假信息泛濫的狀態導致供需失衡的矛盾被成倍放大,嚴重扭曲了市場預期,蒜價暴漲暴跌成為必然。“例如,去年雖然大蒜產量減少,但最后的入庫量較往年并不少,而今年雖然豐產,但也是相對去年而言,放在往年僅僅是正常產量,但由于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準確數據,這種供求失衡總是被虛假信息左右。”
據當地業內人士介紹,市場上有兩三家相對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但沒有一家提供公開的庫存量信息。以大蒜產業信息協會為例,協會將金鄉大蒜主產區即包括金鄉在內的周邊7個縣市分為28個區,每個區每天都有專門的調查員對所在轄區大蒜庫存量進行統計并上報,最終形成整個主產區每日的大蒜庫存量數據。但這些寶貴的庫存量信息最后卻是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
對此,楊桂華也有自己的苦衷:“因為庫存量數據太敏感了,直接關系到很多儲存商的利益,貿然發布庫存量信息會得罪人。而且,即使你發布的信息準確又能怎樣?會被四處泛濫的虛假信息所淹沒。”至于如何打造權威性的、具有公信力的信息發布平臺,這是楊桂華多年來一直在琢磨的事情。
中國證券報記者離開金鄉時,楊桂華正在著手制定“大蒜指數”,該指數將考慮入庫收購期、冷蒜銷售期、種植成本、儲存成本等因素,希望能給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分析、預測大蒜行情提供一定的參考。
記者在查閱相關數據時還發現,除金鄉外,由于基本信息難以掌握,近些年來許多其他地區盲目擴大或減少大蒜種植面積,進一步加劇蒜價的暴漲暴跌。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大蒜產區的政府起到了“好心辦壞事”的作用。
“其實這些基本數據都非常容易統計,但相關政府部門一直沒有重視。”楊桂華說。毛學峰也表示,即使庫存信息采集不到,政府也應該進行基本的信息匯總,然后提供給市場以供參考,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