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完善區域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風險警示制度。
目標任務:建立科學高效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警示機制和監控聯動機制,健全完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制度體系。落實重點商品質量準入制度,加強重點商品質量抽查檢驗,完善假劣商品違法案件信息公示制度。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對高危行業依據風險程度,加強對發生事故幾率高、損失重大的環節和領域的監管,防范區域性、行業性和系統性風險。
工作措施:9月份,出臺風險監控工作制度,正式啟動以消費品為重點的工業產品質量風險監控工作,對2-3種消費品開展風險監測。各市、縣(市、區)制定本區域內重點監督產品目錄和風險處置預案,逐步建立生產企業、行業專家、當地檢驗機構、新聞媒體和監管部門"五位一體"的風險信息收集、報告和監控聯動機制。對確認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及時發布風險預警公告,指導風險處置,消除風險隱患。組織專題培訓,落實重點商品質量準入制度。建立全省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結果公布平臺,實行抽檢結果集中發布。11月份,開展消防產品等重點商品質量的抽查檢驗。年底前,出臺全省隱患排查體系建設三年工作規劃,明確隱患排查體系建設目標任務、主要內容、實現功能、時限要求及保障措施。制定隱患排查標準,指導企業排查隱患和監管部門加強監管。開發隱患排查信息化軟件,建立隱患排查信息平臺,提升預警能力。
牽頭單位: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安監局。
9.利用物聯網建設重要產品等追溯體系,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
目標任務:將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建設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程,在計劃上優先安排,在資金上重點保障。按照商務部總體要求和技術標準,在試點市全面建成肉菜流通追溯體系,確保其全面有效運轉,切實提升肉菜安全保障水平。
工作措施:盡快研究制定"十三五"期間加快山東省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建設的實施意見。爭取新增2個市(臨沂、威海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建設。9月,開展第二批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濟南市)驗收和第三批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濰坊市)中期評估工作。10月底前確保完成第四批試點城市(淄博、煙臺市)的招標工作。
牽頭單位:省商務廳。
三、夯實監管信用基礎
10.建立健全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犯消費者、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市場主體建立"黑名單"制度。
目標任務:建立經營異常企業名錄和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制度,加快實施工商監管信息公示,對不按時公示或隱瞞情況、弄虛作假的企業依法采取信用約束措施,逐步建立透明誠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工作措施:抓緊組織調研論證,待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經營異常名錄管理辦法、企業公示信息抽查辦法、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個體工商戶年度報告辦法等規定后,結合我省實際,提出貫徹意見,建立企業年報、經營異常名錄、公示信息抽查、"黑名單"等制度,營造誠實、自律、守信的社會信用環境,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守合同、重信用。
牽頭單位:省工商局。
四、改進市場監管執法
11.建立科學監管的規則和方法,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優化細化執法工作流程,確保程序正義,切實解決不執法、亂執法、執法擾民等問題。
目標任務:制定完善以企業年度報告內容為重點的抽查制度、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目錄制度、企業安全生產重大非法違法行為信息發布管理制度、環境監管制度及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日常監管制度,創造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執法監督和行政問責,確保依法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工作措施:10月,開展企業年度報告申報、公示工作,做好隨機抽查準備。年底前,根據國家部署,按照法定抽查的比例,采取隨機抽查方式開展抽查。加強重點產品的監督,制定山東省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目錄。組織研發"山東省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全省工業產品質量監督工作信息化。出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執法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科學監管規則和方法。制定山東省企業安全生產重大非法違法行為信息發布管理辦法,集中發布企業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信息。研究制定全省食品生產企業現場監督檢查工作規范,出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檢查管理辦法、保健食品化妝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管理辦法,修訂完善藥品生產、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日常監督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環境監管制度,研究制定全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工作程序,修改完善《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工作程序規定(試行)》,爭取出臺山東省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辦法。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完善環保公安聯勤聯動執法工作機制,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資格和職責,完善行政處罰流程,規范自由裁量權,明確執法人員責任和義務,加強執法培訓教育,對不執法、亂執法、執法擾民等行為加大責任追究力度,促進依法履職、依法行政。
牽頭單位: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安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環保廳。
12.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市場監管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目標任務:圍繞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以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治理能力為核心,堅持職權法定、簡政放權、權責一致、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則,全面梳理政府行政職權,建立各級政府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科學配置行政權力,依法公開權力清單和權力運行流程,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構建權界清晰的政府職能體系。
工作措施: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在全省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的通知。召開全省電視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組織列入省級行政權力清理范圍的部門(單位)開展自查,全面梳理現有行政權力,編制行政權力目錄和流程圖,形成自查報告,報送省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9月-11月,省編辦會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組建工作班子對各部門(單位)報送的行政權力事項進行審核確認,行政權力清單按規定程序報省政府審定。12月,公布各部門(單位)行政權力清單、權力運行流程,除涉及國家秘密及依法不予公開的外,一律在省政府門戶網站、省編辦網站、各部門(單位)網站上向社會公開。
市縣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工作參照省里的做法進行。有條件的市縣可以與省級同步推進,其他市縣10月份啟動,12月底前完成審核確認工作,2015年一季度公布權力清單。
牽頭單位:省編辦。
13.公布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目標任務:在省政府門戶網站公布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接受社會監督,未列入目錄的事項一律不得實施。
工作措施:匯總整理社會各界在網上對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目錄,9月份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定后,在省政府門戶網站正式向社會公布。研究制定行政審批目錄管理辦法,建立行政審批目錄管理制度和實時更新機制,實行嚴格的行政審批"準入制",未列入目錄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實施。
牽頭單位:省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