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5月26日訊(記者 張泰來) 經過近一周的等待,王連富王海濤父子終于迎來了手術的日子。這個手術對于這個可憐的家庭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重新獲得幸福生活的機遇。
媽媽老是擦眼角
26日上午10點30分,省立醫院一號病房樓3樓第2監護室,孔凡香坐立不安地等待著,此時距離丈夫王連富被推進手術室,已經過去了近2個小時的時間。
兩個小時里,孔凡香除了跟兒子說一兩句話,最多的動作就是下意識地擦眼角。
25日下午,記者再次見到王連富時,他的情緒明顯好了許多,雖然第二天就要手術,但從他的神情里看不出害怕來。
“我狀態很好,濤濤狀態也不錯,吃得好,睡得好,沒事還出去找護士玩,我們就等著明天的手術了。”王連富滿懷希望地說。
也許是年齡尚小,王海濤看起來也沒有明顯的變化,與前幾天相比,他甚至“活潑”了不少,一向不愛說話的他,在護士扎針時,也向她們打聽著打的是什么藥,有什么用,偶爾還拿起床頭的玩具來玩上半天。
“看起來沒什么變化,其實孩子也緊張,他還不懂手術是怎么回事,光跟我說等換了肝,回去上學去。”在孔凡香看來,其實孩子手術前也緊張害怕,可她什么忙也幫不上,她能做的只是在兒子面前保持笑臉,不論有多難受,都保持著笑臉,她不能讓他從她這里感受到壓力。
手術要十幾個小時
省立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膽胃科主任劉軍為父子二人移肝手術主刀。
據劉軍介紹,這個手術分為3個大的步驟,首先是對大人進行手術,將大人的左肝切除,然后將小孩推入手術室,切除其肝臟,最后將大人的肝臟移植到小孩體內。
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要從活人身上切除一部分肝臟,還要保證供體的安全和移植部分能夠在孩子體內正常運作,手術難度非常大。“整個手術做完大約需要十五六個小時。”
劉軍還介紹,先天性肝臟豆狀核變性不是常見病,但近年來的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他曾收治過一個典型的病例,一家兄弟三人全部患上了這個病,其中兩個醫治無效死亡,另外一個接受了肝臟移植,恢復不錯。
“根治這個病的唯一方法就是肝臟移植,除了兄弟仨中的那個,還有個病例,經過移植手術,恢復得也不錯,現在已經結婚生孩子了。”劉軍說。
截至記者發稿,手術還在進行中,其中針對大人的部分已經結束,手術后王連富一切正常。
26日下午2點50分,王海濤被推進手術室前20分鐘,他的堂哥走進了病房,拿出手機,給家里打了個電話,王海濤的耳邊傳來了遠方的聲音。
“小叔,你好了嗎?什么時候回來啊?”說話的是海濤的小侄女,聽到這個聲音,這個8歲的男孩難得地笑了,孔凡香也笑了。
病房里的親人,遠方家里的親人,以及所有關心這個家庭的熱心人,大家都在等待著好消息。
截至晚10點記者發稿時,手術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