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青島市教育局公布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實施方案,計劃從2013年起用三年時間,建立青島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平臺和基礎數據庫,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用5年時間使學生肥胖和近視發生率明顯下降。青島將保證每年測試一次學生體質,學校要定期公示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體結果,并將有關情況向學生家長通報,并將對外公布全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
升學壓力讓學生動不起來
“鍛煉身體?還是等到考上大學再說吧。”青島一名高三生小劉以前很喜歡打籃球,可自從上了高三以后,幾乎都不怎么碰籃球,在高考最后沖刺階段,他現在是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凌晨1點多睡覺,全天都是泡在書山題海當中,巨大壓力讓他很是疲憊 。在小劉班上絕大多數同學眼中,升學就是事關前途命運的頭等大事,參加體育活動反而會被老師和家長當成“不務正業”。
4月26日,無棣四路小學和山東路小學聯合舉行春季運動會,這兩所老校由于學校場地有限,在校園中舉辦正規運動會很難實現,而學校規模較小,獨自租借正規運動場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所以兩校聯合租下一處專業運動場聯辦運動會。
山東路小學副校長丁愛紅認為,學生體質下降并不完全是學業繁重造成的,與家長圈養有直接關系,現在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熱衷“圈養”,小心翼翼地養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傷害,導致參加體力勞動以及戶外運動機會都比較少。
“現在很多孩子上學、放學都是家長車接車送,放學后也圈于家中學習,無形中將許多運動鍛煉的機會流失掉。我還發現在學校正常活動中,有許多意外傷害事故是發生在聽話、乖巧的孩子身上,這與孩子身體靈巧性弱有很大關系。”丁愛紅表示。
學生體質已連續下降12年
學生動不起來帶來的直接后果是體質逐年下降。在去年年底全市教育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披露,青島學生體質指標已連續12年降低。正是為了扭轉這一頹勢,市教育局制定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實施方案,促進中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按照計劃,2013年到2015年,用三年時間,將建立青島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平臺和基礎數據庫,力爭使青島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普遍提高,98%的在校中小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等級。同時用5年時間,使75%以上的在校中小學生達到良好等級,耐力、力量、柔韌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肥胖和近視發生率明顯下降。
市教育局要求,學生體質監測工作應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體育考試、學生體檢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工作安排有序、檢測數據共享,保證每年一次。
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定的檢測內容和方法進行測試,其中選測項目在國家規定項目內每年由市教育局在測試前兩個月確定并公布。選測項目原則上每年不重復,市教育局將統一監測項目、統一監測方法、統一監測時間、統一錄入程序、統一數據上報時間,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有效。
學生體質及時通報家長
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以政府主管,教育部門牽頭,體育、衛生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方式開展。監測實行三級管理,即市級管理、區級管理、學校管理,青島將成立市、區兩級青少年體質監測指導專門機構。青島還將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平臺和基礎數據庫 ,及時掌握全市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與發展動態。
“以往都是讓學校自行組織學生體質檢測,缺乏統一抽查和監督,通過監測平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測試前要詳細檢查和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患病或身體狀況不好的學生,要暫緩參加測試,符合免測規定的學生可以不參加測試。
按照要求,各區(市)、學校要層層建立學生體質監測管理系統,逐步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定期公布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同時要按學生年級、班級、性別等不同類別定期在學校范圍內公示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體結果,并將有關情況向學生家長通報。要依照監測數據,寫出學生體質健康分析報告,對發現的問題,要制定具體改進措施,并進行公告。
市教育局會同市體育局、市衛生局等部門,根據全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的實際,報請市政府同意后,以新聞發布會或通報形式公布全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
■舉措
學生體質連降要問責校長
學生體質監測質量評估采取各區(市)、學校自評、申報、抽測,連續三年的數據對比,產生評估結果。市教育局組織專家驗收組負責每年對全市體質監測工作進行抽測。每年各區(市)抽測1所初中、2所小學,抽測結果直接納入年終對各區(市)、學校的考核。
抽測三年為一輪,第一年由各區(市)、學校自行上報抽測學生范圍,第二年、第三年隨機抽樣,抽測樣本量按年齡段劃分,同一個年齡段分男、女各不低于50人。
市、區市兩級政府要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考核指標體系,作為教育等有關部門和學校領導干部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對學校體育工作成績突出的地方、部門、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從2013年起 ,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創先中實行“一票否決”,并對校長等主要領導進行問責。